汉中原来是北伐曹魏的前线,也是蜀中的门户,无汉中则无蜀汉,进可攻退可守。但随着蜀汉占据雍凉,兵线前推,汉中的战略价值显得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不过作为入川的通道,并且西面还有魏国上庸郡
虎视眈眈,诸葛亮仍派遣了能臣武将驻守。
镇守武将多为蜀汉有名将二代,有名将关羽之子、镇西将军关兴,关兴之弟、安西将军关索,猛将霍峻之子、安南将军霍弋,夷陵之战断后烈将傅肜之子、平东将军傅俭,名将赵云之子、羽林左部督平南将军赵统,赵统之弟、羽林右部督平西将军赵广,名臣黄权之子、平北将军黄崇等。
文臣有将作大匠梁绪,中常侍梁虔,太中大夫尹赏,谏议大夫樊建,丞相府主簿杨戏,汉中太守吕乂等人。
中央朝廷
成都皇帝刘禅坐守,文臣之首是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内定接班人、大司马蒋琬,总领朝政,负责后方日常军事行政,军械粮草、兵员补充,为蜀汉后方首席重臣。蜀汉四相之一、太尉董允掌管京师成都兵马与宫中宿卫亲兵,兼管管理皇宫事务,匡正后主刘禅。阳武亭侯、司徒邓芝负责内抚蛮夷,外交吴国。太仆郭攸之,辅助大司马蒋琬处理朝政。
武将以中领军、都亭侯,向宠,为镇军大将军,掌管京师成都兵马,并与董允一文一武共同统帅京城宿卫军。丞相诸葛亮之弟、长水校尉诸葛均,升任为执金吾,归太尉董允麾下,担负京城内的巡察﹑禁暴﹑督奸。至于皇宫虎贲军,由安汉将军糜竺之子糜威担任虎贲中郎将,糜威之子糜照担任虎骑监,共同归镇军大将军向宠麾下。
另有陈震为尚书令,李福为尚书左仆射,姚伷为尚书右仆射,谯周为光禄大夫,费诗为廷尉,来敏为中书令,孟光为大司农,许慈为大长秋,杜琼为大鸿胪,张飞之子张绍为侍中,尹默为太子太傅,郤正为秘书监,陈祗为黄门侍郎,何祗为成都令,陈曶与郑绰为将军,马齐为尚书,刘干、杜祺、周群、来忠、向充、习隆、卫继、盛勃、樊岐为校尉。
诸葛亮北伐在外,大将军费祎随军参划军机,大司马蒋琬留守朝廷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太尉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三人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支援诸葛亮北伐,四人并称蜀汉四明相。
南中庲降都督军
刘备入蜀后,按照诸葛亮“南抚夷越”的方针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也叫庲降都督。
庲降都督由博阳亭侯、征南将军马忠担任,马忠是刘备盛赞的贤才,麾下有名将、镇南将军张嶷,两人共同稳定南中,操练兵马,并为北伐前线提供战略物资和蛮族兵员。
另有南蛮王孟获、王后祝融领象兵随时准备支援北伐。
江州都督军
江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支援诸葛亮北伐,退可维护巴地的稳定。而且控制长江航线,扼守入蜀咽喉要道,确保成都及大汉政权的安全。
江州都督府是蜀汉政府在江州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江州都督。
江州都督由国舅、征东将军吴班担任,吴班率领
众宿将坐镇巴地,休兵讲武,听候前线丞相调遣,支援北伐,并领水军防御长江航线。
镇北将军马岱,镇守江州训练原西凉羌胡骑兵;
前庲降都督、安北将军张翼,镇守江州训练步兵;
广武督、安东将军廖化,镇守江州训练水军;
另外有玄乡侯、辅军大将军高翔,都亭侯、典军大将军袁綝,阴平侯、领军大将军陈式,巴西太守、护军大将军柳隐,归征东将军吴班麾下调遣。
文臣以前光禄勋,官复原职的向朗为首,统领江州军政,另有原骠骑将军李严之子李丰为江州治下巴郡太守,太中大夫刘循、别驾从事杜祯、柳伸处理江州民政事物。
永安都督军
永安,是蜀汉政府在吴蜀边境设置的戍卫重镇,是蜀汉政府在当地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就是永安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