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挥泪斩知音

永安作为吴蜀国界,是入川的第一道屏障,既吴

蜀已经联盟,后方又有江州大军镇守,则永安无须重兵驻防。但是吴人狡诈,还需大将镇守,密切关注吴国动向。待天时有变,可为伐吴前线,顺流而下,一鼓作气攻灭,以雪荆州之恨。

永安都督由忠勇与赵云齐名的猛将、征西将军陈到担任,统领永安常备军及白毦精兵,威慑东吴;

安国将军罗宪素有才名,任命为永安都督陈到副将,负责日常军事防御;

威西将军阎宇,素有才干,归永安都督陈到麾下,和罗宪同领兵马;

另有威东将军宗预,文武双全,主持永安前线与东吴外交,兼顾永安日常军政;

文臣以原长水校尉,卫尉廖立为首。廖立,是荆楚奇才,可赞兴世业。但是之前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去职流放。如今诸葛亮再起重任,召他入永安,遥领朝廷卫尉,位列九卿,参划军机。另有原荆州刘贤为长史、巩志为司马,随驻永安,伺机恢复荆州。

至此,蜀汉多路大军介绍完毕,新的北伐开始。

附录文中文武官职排序:

文官:

丞相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执金吾、将作大匠、光禄大夫、尚书令、中书令、太子太傅、大长秋、中长侍、侍中、秘书监、御史中丞、谒者仆射、太学博士、黄门侍郎、长史、司马、太史令、太中大夫、谏议大夫、太乐令、太仓令、武库令、别驾、功曹、主簿、治中

武官:

第一品(大司马、大将军、大都督)

正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四征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四镇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四安将军(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

四平将军(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四方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四威将军(威东将军、威南将军、威西将军、威北将军)

杂号将军(军师将军、安国将军、破虏将军、讨逆将军、镇军将军、虎威将军、牙门将军、护军将军等)

偏将军、裨将军、中郎将、校尉、参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