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挥泪斩知音

挥泪斩知音

长安城宫门外

傍晚时分,诸葛亮正在台上举行献俘祭祀大典,台下人头攒动,长安子民都想一睹这位大汉丞相的风采。

诸葛亮望着跪在台上,同样满头白发的司马懿,心中突然生出不忍,走上前去,低声说道:“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你我交战数年,彼此相知,惺惺相惜。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你我各为其主,我愿与你同归于山林之下,抚琴瑟而长啸,临清流而赋诗。但是今天事已至此,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司马懿低着头,叹息道:“天象有异,你竟然没死,还诈死骗我中计。我一步错步步错,这不是我失策,是天意弄人啊!但我司马氏历受皇恩,辅佐大魏三代,就算天意难违,怎么敢不效死命?只是,我在州郡数年,无恩德加百姓,无功绩付将士,但是边境交战数载,百姓骚扰,数万将士捐躯于荒野,我心何

忍?”众人听闻无不涕零落泪。

司马懿说着说着忽然抬头,大义凛然地说道:“今天事已至此,我无话可说,我父子三人….”说着转头去看了看跪在一旁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师目光坚定微微颔首,司马昭毕竟年轻竟开始抽泣,察觉父亲在看,也收起泪水重重点头。

司马懿欣慰的笑了笑:“我父子三人,只有一死以谢国难!愿丞相宽宥众将,善待众人亲属。”司马懿转头看了一眼台下同样被俘的郭淮,说道:“希望郭将军能够带领众将活下去!”

司马懿说完在地上拜了一拜,笑道:“丞相神人天佑,望能早日终止兵戈,还万民太平,那么我在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诸葛亮听罢更觉伤心,但是法不容情。诸葛亮微微点头,背过身去,含泪闭上双眼。轻摇羽扇放下。

“斩!”

背后一轮残阳似血。

自此,占据了雍凉地区后,蜀汉兵马日渐强盛。

蜀汉虽然接连经历荆州和夷陵大败,连年征战,损失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包括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都先后逝去,先主刘备也郁郁而终。但是经过诸葛亮数年的励精图治,讲武练兵,频频北伐,还是锻炼出了新一批的后起之秀,加上这次雍凉新俘获的骑兵战马,蜀汉的军力更是如虎添翼。

蜀汉全国兵马分为中央军和五镇都督军(关中都督、汉中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

关中都督军

关中都督军即是长安守军,是如今北伐曹魏新的前线,大汉丞相、武乡侯、益州牧诸葛亮自领大军驻守,麾下文武众多:

武将之首是原汉中都督、假节、南郑侯、大都督猛将魏延。

其他蜀汉名将有魏延副手、国舅、高阳乡侯、车骑将军吴懿;

掌管禁军的诸葛亮爱徒、中监军、卫将军姜维;

统领虎步营的虎步监孟琰;

蜀汉后期仅次于魏延的大将、王牌无当飞军的统帅、安汉侯、征北大将军王平;

与王平齐名、蜀汉精锐突将賨兵的统帅、左将军句扶;

将军有镇东将军辅匡、后将军刘邕,军师将军兼军祭酒董厥,威南将军胡济,讨虏将军上官雝,建义将军阎晏等。偏将校尉有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右护军偏将军刘敏,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雝,参军偏将军爨习,参军裨将军杜义等。

文臣之首是蜀汉四相之一、北伐前线丞相府首席重臣、大将军费祎。另有名臣、司空杨仪,随丞相诸葛亮参赞军事,筹措粮草。

关中都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