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日新月异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84 字 9个月前

这是对警役部队进一步的分权,原来没有那么多

退役军士时,各省警役部队有限。现在退役的警役部队数量已经超过常备军,这还是压缩的结果,不少军士退役后只是转入后备役,没有编入警役。

庞大的警役编制编满后让朱弘昭有些担心,袁可立这一届结束后,他就磨刀霍霍找好欺负的新国相梅之焕进行拆分。

虚州实郡大策,自然是次相徐卿伯的手笔,也主抓这一件事。

梅之焕主抓的则是教化大策,在国朝原有的士子教书提升功名制度的基础上,将这一条制度扩展,完善,鼓励更多的士子参与教化,最高奖励则是授予恩进士功名。

相对于更改国朝根本的体制改革,梅之焕的教化大策只是小家伙,力争在任期五年内在各府设立公立大学,招收童生功名的士子,分科会更为复杂,为国朝培育更多更全面的人才。

这年头儿,其实考个童生真的不难,就是做填空题罢了。真正难的在于考秀才,堪称体力劳动,要题

海中扑腾。

至于考举人要看运气,考进士就更容易了。

所以士子教书提升功名,只要就是给秀才一级开放绿灯。至于鼓励童生级别进行教书,这种政策一直就有。

从秀才开始就能免税两石,免两人徭役,虽然这条嘉靖二十四年制定的福利已经免去徭役福利,可免税两石的福利依旧存在,免去的就是多出来的。

可真当考中功名就能安安稳稳当地主?

大明朝没有那么仁慈,很多穷秀才富举人不是白说的,不仅是举人有做官的权力这么简单。而是考中举人后,你不想当官就可以回乡安安稳稳经营产业,因为只要不犯错这个举人功名能用一辈子。

而秀才、童生则要年年考,考不过去会剥夺参考更高一级功名的机会,还会以不治学业不务正业之类的原因,革除原有的功名!

老秀才还有向上拼搏的机会,地方学政也会给这些老秀才机会。而老童生基本上就没机会考秀才,考

秀才是体力活,体力、毅力不行,真的在考场上撑不住。

所以童生人到中年,年年要考试不说,还要在学政安排下,分摊到各个乡村负责教书。教书就是童生的政治任务,也是另一条改变子孙命运的渠道。教出一个进士学生来,反哺之下儿孙也有个富贵。

现在梅之焕主抓的府一级大学,就是给童生机会,毕业后给与这些人秀才身份。

自然,儒学一科能毕业的童生,自然也能考个秀才,所以屡试不中的童生想在大学里拿儒科秀才,与考秀才难度是一样的。

各种分科,才是这些不适合考儒科童生的晋身渠道。

————入秋了,诸位保重身体,很不幸,咱中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