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因为这时候德国佬自己已经是陷入了误区,在他们看来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中航西南这边的技术进步如此之快,这新的高温涡轮涂层整上去,核心机直接就上了半个台阶,增推到9吨也不过就是简单的小事而已。
刚开始,杨辉其实在听到这话的时候,也是想直接告诉德国人cg-2000-2发动机的9吨增推计划,但想了想之后却又明智地选择了对项目保密。
至少考虑到这年头德国佬那边本来就已经有一条cg-2000的生产线了,到时候新中运在头几年绝对是供应德国那边的订单。用cg-2000-2发动机作为动力,那肯定也是要求发动机在德国那边总装,到时候中航西南这边最多还是就提供核心机而已,不能出售整台发动机才赚几个钱儿。
那么相比之下,也就完全没有必要把cg-2000-2计划给暴露出来,毕竟一旦暴露了cg-2000-2发动机,这也就意味着新生的cg-2000系列发动机已经对cf-56、v-2500有了一定的威胁。
同时,飞机整机制造商也能够顺藤摸瓜地大致猜到c-818项目的猫腻,那时候整个中航西南所要面临的问题就真的是令人各种头大,而现在能够继续猫着腰几年时间,能偷偷积蓄实力才是上策。
更何况,这新中运要是仅仅只算海外的订单,前期的采购数量也多不到哪里去,最多也就是两百架顶天了,这800台发动机的订单虽然诱人,但对于现在的中航西南来说,其实也并非是一定要去冒这个大风险,反正现在中推核心机定订单干到2000之后都是排的满满当当。
如此,杨辉的心中就已经有了计较,既然德国人觉得用v-2500-d5发动机可行,那就随他们好了,到时候用v-2500-d5发动机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这年头西方国家一直都是用发动机来卡共和国,新中运的发动机若是使用v-2500这种英国生产的发动机,那么西方国家自然也能够对项目放心一些。
而现在的中航西南只需要参与到飞机研发项目当中,最终可以拿到飞机的整套设计资料差不多也就行了,保证国内要生产这款飞机到时候,能够迅速地换上那时候已经定型的cg-2000-2发动机就万事大吉,而这等神不知鬼不觉的办法,想必是没有多少人能够轻易看出来的。
而且到时候中航西南这边不参与发动机得到问题,仅仅只以飞机机总体设计的技术支援方出现在项目中,到时候存在感就会更少,如此,需要往项目里面投入的资金也就不需要几个钱了,这对于如今需要重金投入到轻四项目的中航西南来说,就是再好不过。
第831章 艰难的抉择(下)
“v-2500-d5发动机?这倒也是不失为一个好选项,这发动机刚好10吨的推力还算合适,毕竟到时候新中运是定位为服务军队,起降环境恶劣,还需要加装反推力装置等等,而发动机肯定也需要针对这些特殊环境进行一些改进,在推力上难免会有一些损失,到时候推力大概就会保持在95-10吨之间,确实可行。”
一旁的金琴科虽然不明白杨辉为什么不推荐cg-2000-2发动机,但是上头既然都已经有了决定,那他这个仅供技术咨询的工程设计人员,也就只能随着一起附和。
“v-2500-d5发动机现在已经定型交付d-90飞机试飞,我看趁着那边的设计队伍还没有手生,赶快把项目谈妥,想必那边对发动机做针对性的改进也不过就是一两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中的新中运恐怕还在设计制造当中,那么原型机试飞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有发动机用,能满足这一点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cg-2000-2发动机虽然是在cg-2000的基础上增退型号,但这增推需要跨越的幅度还是不小了,要实现设计定型绝配对是没有三到四年时间不可能,而新中运大部分技术采用安70的构架,到时候进度肯定不会慢到哪里去,cg-2000-2很有可能会赶不上原型机的试飞需要,所以这话说的也算是有些道理。
这一看,原来连金琴科都认同使用v-2500-d5发动机的改型做新中运的动力系统,那这就充分说明方案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