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各方面除开之后,它依旧还是有每架次几百美元的盈利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到汉莎航空的影响力摆在那里,这边下了大单之后,自然就可以带动起很多小航空公司的跟风,这对于还处于新人阶段的c-75来说,则是弥足珍贵的好消息。
再往后、阿联酋航空在却并没有再增加他们手中的订单持有量,甚至连意向转确认的订单都没有,真的可谓是抠门道了极点。
不过,仔细想来会发现这可能和阿联酋航空评估的市场需求有一定关系,毕竟也不是什么航空公司都可以像汉莎那样牛逼,中东地区是不是愿意接受c-75这款飞机,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正如杨辉所预料的那样,即便没有阿联酋航空的加码,在汉莎航空宣布了增加手里的订单之后,其它的一些原本有采购c-75的小航空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一些订单,加起来又是小二十架的规模。
首飞结束,送走了各方大神之后,这才发现c-75的订单数量因为这次首飞的成功,又增加了近百架,总共加起来已经快有五百架了,这也是让所有人高兴不已,只要这些订单最后都能够完成,那么也就意味着c-75的研发成本是可以收回来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另外一件事要摆上台面上了,c-75项目现在的确是在联合客机公司总装,计划中的德国bb公司总装线是要求这款飞机的确认订单超过600架之后,才会在德国设立欧洲总装线。
至于说为什么要在德国设立欧洲总装线,这不仅仅是当时签订工c-75合作开发合同中明确的一点,同样也是杨辉个人看来很有必要的。
现在即便是c-75的总装线不再bb设立,或者杨辉想办法往后面拖时间,但还是阻挡不了德国人进军民航制造业,并在德国国内设立总装线的步伐,强入上一位面的空客公司在法国佬的一手遮天之下,最后都还是在90年代末期同意在德国设立第二条a320总装线:a318319都是在德国工厂进行总装下线的,两国工厂几乎是每个月同样的十多架生产效率。
相比之下,上一位面空客在共和国天津设立的a320总装交付中心就实在是弱爆了,每个月区区4架的下线数量,你如何去和整个a320系列可以平均每天一架的生产数量比?
第629章 我有三雕之计
当然了,现在还是不能去和a320比的,定位于支线客机的c-75还需要先把獠牙收起来,根基不牢就想要摆明架势去冲击320和737的市场,杨辉有理由相信这样会死的非常非常的惨,甚至现在都已经有些隐隐的担心,随着c-75的横空出世,97年波音收购麦道之后,到底还会不会如同上一位面那样,要和魔都厂那边说分手快乐?
但凡那时候的波音负责人稍微有些眼光,知道c-75这款飞机的威胁很大,他就不会小看了这款飞机。
到时候,把麦道95项目继续同魔都那边合作下去,甚至有可能波音直接就整出个钓鱼工程,把麦道95客机技术授权给魔都厂,以换取魔都厂的股份,搞出个合资公司来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毕竟就魔都厂的那点技术能力,最后肯定还是离不开波音的技术支持,这样一来就会把民航制造业也搞成类似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那种鬼样子。
到时候,以魔都厂的能力,再加上现在的386本来也是从魔都一步一步爬到高位,肯定或多或少也会对魔都那边有所偏袒,然后……
杨辉肯定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那绝对是灾难性的影响,有些单位你看起来它没有什么能力,特别是对外的时候更是战斗只有五的渣渣,但他们要说对付起国内的同行、戳烂事、拖后腿之类的,那绝对可以是它自认天下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