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现在的杨辉看来,苏联的钛合金加工工艺是绝对让人流口水的,半自动大不了就是耗时、耗力更多一些,至少要比纯手动操作机床好太多。
至于所谓的材料损失,这还真就没什么好说的,在3d增材打印技术运用之前,大部分金属加工工艺都是切削加工,化学腐蚀法实际也算是去材料加工。
这些都会造成‘浪费’,实际上这些切削下来的材料,都是可以收集起来从新回炉重融,损失并不算太大。
杨辉看到加工中的钛合金叶片,是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若是西南科工能掌握到这技术,不仅发动机制造可以大有裨益,就连飞机制造都能有很大的受益,这不是流口水是什么?
希罗京看到了杨辉的样子,自然知道杨辉流口水的原因,虽然挺辛酸,但心里却很受用,这就是两国基础工业的差距,钛合金制造技术,这是强国的高端加工工业提现,华夏共和国还搞不懂这个。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钛合金压气机叶片制造过程,有了它,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可以得到很大的增益,不仅重量可以降低,叶片的力学性能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介绍到苏联引以为傲的钛合金加工工艺,希罗京副院长很是自豪,示意技术人员继续进行叶片试制。
“钛合金加工非常困难,金属本身的导热系数低,容易发生金属自燃、烧伤,因此对加工中的冷血要求非常高:它的金属弹性模量小,对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要求也不低,没有好的切削刀具几乎不可能做到钛合金的加工。”
希罗京的介绍非常简单,杨辉因为在后世见到过钛合金的加工,自然是知道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钛合金加工中,对刀具的要求简直变态。
钛合金本身在加工过程中就容易将碎屑同刀具产生粘接,另一方面由于钛合金实在太硬,对刀具的磨损非常大。
甚至在加工个大一点的零件中,刀具在刚开始加工时的磨损程度和加工到一半、到收尾阶段的磨损相差很大。
由于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磨损太大,导致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这恐怕也只有钛合金加工的过程中才独有奇景。
这还只是加工过程中刀具本身的问题,使用数控机床,在程序编写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可以弥补一下。
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思考一下:既然刀具的磨损很大、很快,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刀具的采购渠道必须要稳定。
为何有次一说?高性能的刀具制造,杨辉表示,这简直比高性能机床制造更恶心、变态,这完全就是通过对材料的不断试验,最后试出来的。不好意思的是,后世共和国在钛合金加工刀具的研制上,那也是最大的一个弱点。
好在后世共和国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搞到了钛合金加工刀具的制造方法,算是个知其然。在大量消耗刀具的情况下,共和国国内可以自己提供比较稳定的刀具采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