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结束后,段有为冲张逸夫投来了感谢性的笑容,没你还真不好收场了,张逸夫则感谢他看过的那些日剧,若非饱览天下xx,他绝对参不透“欧弟”就是“ot”。

接下来常思平则提出了一个目的性很强的问题——

“请问在高温高压工况下,电厂的热循环、蒸汽管道是否有特别的要求。”

小田切如实将这个问题翻译了过去,对面火电事业部的总工负责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与其它几位交流了一番,最终道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回答——

“高温蒸汽管道最好采用9192材质,生产焊接工艺相对复杂一些,但对于安全稳定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很显然,日方对于这个问题很谨慎,不愿透露太多,最后只说明了材质。

91什么的,听起来就是高大上的材质,一番研究过后张逸夫才搞明白,这哥俩是对钢材的标号,对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功等莫名其妙参数有莫名其妙要求的高端材料,不仅材料技术我们貌似还有距离,其中针对这种材料的工艺我们几乎也没有掌握,由此可见想搞一个超临界有多累,就算买来了机组,买来了锅炉,尼玛管道、电厂化学什么的鬼地方也将面对千百重考验,不够强韧的话,也许一运行起来,某个部位就给高温高压给搞炸了,到时候项目负责人就可以去“单身负责”,老死不得翻身了。

现在看来,搞这事儿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张逸夫已经开始头大了,主动让给生产司来做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而欧炜想得更明白,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与其自己玩儿命,不如直接全交给日本人来搞就好了。

老常听过这个回答后,也不禁皱眉,但他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很快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第377章 甩锅

“那么继续之前的问题,我再进一步问一下。”常思平比划着问道,“超临界机组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热力管道将经受更大的考验,除了在管道材质工艺上需要严格把关外,锅炉吹管方面,是否有明确的加强参数?”

小田切将这个问题翻译过去后,对面又是一阵商议。

张逸夫看得明白,老常这些问题提得太细了,也太敏感了,对方多年总结的经验,不可能真的就这么毫无保留的送给你。

这是一个看似很小,却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锅炉汽机的过热器、再热器以及蒸汽管道系统,尽管在制造、运输、安装等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持内部清洁,却仍难免遗留一些杂物及锈蚀物在里面,小如沙粒石子儿,猛如旋屑铁片,蒸汽吹管是机组投运前对上述系统进行的最后清扫,否则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沙粒,在长年循环运行中,都将对整个机组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想象一下超临界状态下的水汽循环,那是怎样可怕的物理环境,即便是小小沙粒也可以产生子弹的威力,一次次如彗星一般撞击着叶轮与内壁,一个完美的超临界机组如果死于这种东西,那么负责它的干部又可以去“单身负责”了。

这就是可怕的电力工业,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责任。

常思平就是想问,在苛刻的工况下,我们是否要采取一种苛刻的吹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