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过这件事,隐约知道一点,听我的朋友们说,英国人开出来的条件很过分。”林鸿飞一脸了然的点点头,那神秘莫测的表情反而让阿尔多心里越发的琢磨不定了:这家伙到底知道了多少?
反正他是绝对不相信林鸿飞所谓的“隐约知道一点”这话的,既然是隐约知道一点,你怎么会知道英国人开出来的条件很过分的?
“该死的英国人,”既然林鸿飞知道这件事,阿尔多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他干脆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林先生,实不相瞒,这次我就是来和您谈合作的,您上次的条件我们同意了,随时都可以签订合同。”
阿尔多很期待,在阿尔多看来,既然巴航工业已经同意了他们上次的条件,他们应该立刻就答应和巴航工业签合同了吧?但林鸿飞的话如同一道霹雳劈中了阿尔多,某人微笑着、但却坚定无比的摇摇头,“不,阿尔多先生,我改变主意了,我们必须对原来的条件作出修改……此一时彼一时,这个道理我想阿尔多先生应该知道。”
这个混蛋!
阿尔多目瞪口呆的望着林鸿飞,他完全没想到,该死的中国人竟然也开始趁火打劫了:他们不是一向以诚实守信自诩的吗?
“你们……你们这样做是不合理的。”憋了半天,阿尔多生生的憋出这么一句话。
第一五零三章 打压巴西的航空工业
“为什么不合理?”林鸿飞奇怪的反问道,“和当时相比,现在的双方情况对比发生了变化,我们当然要调整自己的条件……你们不也是当初的条件不答应,现在又觉得可以答应了吗?既然你们可以调整,难道我们还不能调整了不成?”
阿尔多哑口无言,从道理上来说似乎确实就是这样的,现在来看,当初林鸿飞代表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开出来的条件简直优惠到了极点,但当时的巴航工业以及巴西政府过高的高估了自己的吸引力,磕绊都没打一下的就拒绝了林鸿飞的条件,现在好了,巴航工业的情况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巴西就算想要答应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条件,奈何人家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不干了。
这可真是操蛋无比。
挣扎了良久,阿尔多终于憋出来一句话,“请问你们新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个,在未来3年内,巴西政府必须协助我们在巴西建立至少两个汽车生产工厂,总产量不得低于30万辆轿车和10万辆商用车,这其中我方所占股份不得等与65。”
“我不能保证,但我会尽力说服总统阁下和议会。”阿尔多的这个回答,等于是变相的默认了林鸿飞的这个条件。
两个总年产量不低于40万辆汽车的汽车工业基地,对巴西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意味着最少能够帮巴西解决三四万人的就业问题,由此而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更是能够带来几十万的就业岗位,甚至可以被认为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一个政绩,在这个巴西的经济焦头烂额的时候,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鼓舞人心的了,阿尔多委实想不出来总统府和议会有什么不同意的理由……虽然议会里那些欧美汽车企业的利益代言人肯定会很不高兴,但通过应该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林鸿飞不是还给巴西留了35的股份么?这意味着对于巴西政府而言,他们除了能够收税之外,还能额外分红。
想起来也真是可悲,当初林鸿飞只要51的股份巴西政府都不同意,现在林鸿飞要65,他们竟然急哄哄的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