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终究还是迈出这一步。”
收到桓玄篡位的消息,刘道规反而有些欣喜。
以正常人的眼光,他称帝的时机远远未到。
当年桓温的功绩比他大多了,司马家的皇帝郡王说废就废,没一人敢反对,各方势力都被他掌握,这种局面下都没称帝。
桓玄入建康没两年,就着急忙慌的称王称帝。
也不问问其他势力同不同意。
而他篡位,大封士族高门,却不趁机收买北府军的人心,刘道规简直难以置信……
这简直是将北府军推到对立面。
北府军在刘牢之死后,遭受重创,但只要京口和广陵的百姓还在,北府军就不会消亡。
同样,只要西府北府还在,两边的对立就不会消除。
“都督有大功于朝廷,桓玄称帝,竟然视而不见……”高珣为刘道规鸣不平。
刘道规笑道:“桓玄一向小肚鸡肠,见怪不怪了,不封赏也好,士卒们与其划清界限,以后动起手来,不会手软。”
拿了他的封赏,就等于承认他的法统,也就成了楚臣。
刘遵灵机一动,“干脆也称王算了,他当南楚皇帝,你当西楚霸王!”
彭城当年是项羽的都城,刘道规是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一系,远比桓玄正宗,不过霸王二字实在招架不住。
古往今来,敢称霸王的只有项羽一人。
“胡言乱语,我乃朝廷忠臣,岂能跟桓玄一般?”刘道规懒得跟他一般见识,“给桓玄上一道奏表,就说拓跋珪陈兵二十万于河北,窥伺中原,请桓玄出兵抵御,或者支援粮草军械!”
刘遵哈哈大笑:“桓玄刚刚登基,这不是敲诈勒索?”
“别说的那么难听,咱们现在压力有些大,天气稍一暖和,拓跋珪的人马说不定就会杀来,唇亡齿寒,我们没了,桓玄也休想有好日子过。”
刘道规现在相当于江淮的屏障,抵挡拓跋珪和慕容德。
就算要不来支援,也要让桓玄知道形势危急。
他或许不会支援淮泗,却有可能支援洛阳辛恭靖。
若是刚刚当了皇帝,洛阳就没了,他这个皇帝越发难以服众。
除此之外,刘道规派人南下,顺便也想联络一下兄长刘裕,上一次何无忌前来,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们在谋划什么。
若是起事,自己虽然支援不了什么,但也好有些准备。
奏疏写好,刘道规检查一遍,没什么问题就让孟干之派人送去建康。
天气一天天转暖,魏国骑兵便开始大规模南下劫掠。
这是胡人们的老传统。
初春天气,冰雪还未消融,正是他们出动的时机。
不过刘道规早就坚壁清野,魏军南下,面对的是一座座坞堡和城池。
之前下过严令,若是投降,夷灭三族,所以没人敢开城投降。
而只要不投降,魏军骑兵野无所掠,基本没有什么收获,甚至有几路胡骑被折冲府组织起来的府兵伏击,斩杀百余骑。
收获虽然不大,却非常振奋人心。
其他折冲府纷纷效仿,伏击魏军。
中原虽然一马平川,但河川泥沼也多,地形复杂,很多地方连官道都没有,胡人也要吃饭喝水睡觉,战马需要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