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筹备组还有一员干将,便是在“江西事业部”销售公司,做了不到一年时间的总经理门副总。
直到此时,朱子顺才体会到当初覃老板的良苦用心,为何指定门副总,而不是丛辉到江西销司任总经理。
“桂南集团”一口气收购了江西这两家工厂,在达到了覃老板集团资产增值,又通过“狸猫换太子”得到了大笔充裕流动资金后;“桂南”的重心依旧回归到了主业,“桂南江西事业部”便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以门副总为主的江西新销司,开始阶段完全复制了“黑豆奶”营销模式;利用“桂南”原有的渠道,拜访老经销商,以求打开“芋头糊”“快食米粉”两个产品的市场。
但门副总的新销司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一是下属业务都是些“散兵游勇”,在各地既没有另设分公司,办事处,居无定所;集团把“江西事业部”资金抽取一空后,对新销司的营销费用却支持寥寥。这些业务到市场开展工作,不得不厚着脸皮到“黑豆奶”分公司蹭吃蹭喝蹭住。
另外这些打着“江西桂南”旗号的业务,带着他们的产品到客户处洽谈,还引起了经销商的质疑。纷纷致电问询,“广西桂南”和“江西桂南”是什么关系?一时间就像“真假美猴王”似的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其实,最关键的是覃老板对“江西事业部”的通盘谋划。对于“芋头糊”“快食米粉”的市场前景,覃老板心有乾坤,早有预判。
“芋头糊”本身这款产品的推出就很“人为”。据说是一个有改革意识头脑的新任书记,发现当地盛产芋头,但苦于销路不畅,农民辛苦大半年往往都是“杨白劳”一场。
书记调研后认为,将芋头深加工,转化成“芋头糊”是一条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出路。
“别的地方出产芝麻,生产出了‘芝麻糊’;出产核桃的地方就搞出了‘核桃糊’,我们盛产芋头,为什么不推出自己的‘芋头糊’呢?”
在书记果断决策下,“芋头糊”生产线上马了。但这个不论从营养学,还是口感体验上,都难以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注定了它悲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