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商乱迷局 佚名 1438 字 2个月前

复试,大多数应聘者不过是来走个过场,争取到工作的机会。权全不一样,他口若悬河的将南京市几大商场的经营特点,消费群体定位,以及“佐拉”冬装进场后该注意的问题,阐述得明明白白。

显然初试后,他是用心对市场做了相当多的考察功课。这与其他人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让朱子顺更感意外的是,权全提到了南京郊区,特别是江北商业圈。

“城区的商场我们要进,其实周边的消费潜力也不能小觑。”权全对朱子顺说:“比如六合区大厂,那可是南京最大的石化企业所在地,企业效益好,那里的石化家属都有钱着呢。东西不怕贵,就怕不上档次。”

朱子顺看到,坐在沙发上的郝爱国听着权全的话,不住地额首点头。

“你不是南京人,但对南京的情况比当地人还要熟悉。”朱子顺又仔细地看了看权全应聘登记表。

“我表上填写得很清楚,毕业这两年一直在做小家电业务,南京的大小商场几乎跑遍了。”权全补充道“商场的主管们我都很熟悉。”

“那接着再做小家电不好吗?‘佐拉’毕竟是做服装的,你熟悉的商场主管和我们的业务也不是一个部门啊。”

“上次来我就说过,您可能忘了。我打工的公司是我叔叔开的,亲戚在一起做生意难免会有矛盾,我不想为了钱的事,影响亲情。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权全表达方式比同龄人老道不少,他接着说“至于电器,服装虽说是两个部门,但他们的经理都相互熟悉,我还是更容易和他们建立起客情关系。”

不可否认,这位权全从谈吐到思路,都很适合做一名业务。唯一让朱子顺感到不解的是,他声称自己从“A省工业大学”本科毕业,但毕业证复印件一直没有交上来。

权全的解释是毕业证放在了老家,要过段时间让家人复印后,才能寄过来。

另一个细节引起了朱子顺的注意,权全佩戴了一个和索琪给他买的一模一样的汉显传呼机,这可是同龄人中,少有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权全两次到办事处,都是从楼道里就能传出来他腰间传呼机的叫声,直到进到办公室,他才不好意思将机子关掉。

“你是不是现在已经有了新工作?”朱子顺曾经问到“我看你很忙。”

“没有,我的朋友比较多,没什么正经事儿。”权全应答的总是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