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格,博士孟璃3
粗髯长者瞪眼道:“大言不惭!”
浓眉长者原本下不来台,现在看到孟璃主动来背锅,反倒有了幸灾乐祸之意,看着她嘿嘿笑道:“老夫素闻稷下学宫有一女博士,乃大儒孟子之后,博闻强识,口齿伶俐,不知是真有其才,还是沽名钓誉,嘿嘿!”
司马凉却是淡然一笑:“她有没有真才实学,淳于兄、公叔兄一看便知。”
孟璃负手于身后,在杏坛上缓缓踱步,徐徐道:
“余以为,商鞅变法,成败参半。成已见,而败未至。
“所成者,天下人共睹。秦王扫列国,虎视何眈眈!小胜之战,有劲卒良将,足矣;而长胜之战,必以国力之殷实。商鞅变法,定秦法制,得以积蓄国力六世而不绝,而今兴兵四海无有敌者,变法之大成也。
“所败者,端倪未现,却仍可揣度一二。
“以余观之,商鞅变法有三败——”
杏坛下学子们兴趣大起,纷纷叫嚷了起来。儒家弟子们纷纷喝彩,催促孟璃接着往下说;法家弟子们向来视商鞅为偶像,听到孟璃发表这个意见,则是嗤之以鼻;兵家弟子们事不关己,饶有兴致地旁观。
李彦大声问道:“孟姑娘,请问是哪三败?”
孟璃浅浅一笑,侃侃道:
“商鞅一败。变法之赏制,以斩获首级论军功,是以秦人每战,降卒必杀,老弱妇孺多死,必然招致六国仇怨,不得其民心。仇怨积之愈久,秦囯愈险。
“商鞅二败。变法之罚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人犯法,什伍连坐。又有繁名酷刑,人人自危,户户自保,而时日愈久,秦人积怨愈深,秦囯愈险。
“商鞅三败。用人之制度,举才唯能,而不察德,大谬也。吕不韦,赵之商人也,谋相于秦,图利乎己,国为其次;嫪毐,市井之匹夫也,而为吕不韦举荐,与太后赵姬私通,招致叛乱;李斯、姚贾,妒贤嫉能者也,凡事但求明哲保身,非为谋国,故有矫杀韩
非于囹圄之故事,二者亦非国之栋梁也。秦王安康,则上下无虞,若秦王有恙,则秦国必乱。
“有此三败,秦国纵能一统天下,国祚亦不长远!”
李彦登时鼓掌大叫:“好!说得好!”
杏坛之下,一众学子听得是呆若木鸡!
——为什么他们就没想得这么长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