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日新月异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784 字 9个月前

正月十五夜,西京满城点缀着一排排,一串串装在红纱灯笼电灯照耀下,满城红彤彤一片,如似火烧。

无数关心朝政的士子、官员等待着子时过后的报纸。

平安坊,从九品坊官与正九品市正领着警役视察街道,狂欢之后的街道上临街人家打扫着街面,也有醉倒在街道的醉汉充当障碍。

回京述职的张溥走在街道上,外罩皮裘大氅,左腰挂剑,右手握着一瓶酒,不时抿两口,哈着白气。

他家资已经破百万,在穷山恶水当知县,为了政绩指挥家里人来本县投资,三年下来砸下去的钱回本不说,还多了一处别产,本人又有了政绩,可谓两全其美。

这种模式在现在官场很是流行,张溥总觉得不妥当,感觉这是变相的侵吞国资。担心长此以往下去,

官商体制会臃肿成为恶疾,而那位皇帝的手段…

可人对官位、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张溥虽说能算是知县一级最有钱的人,可总觉得自己会成为最有钱的中枢大佬。

最恐怖的就是国朝发展不畅,皇帝没有肥羊可杀的时候对官员动手。

老一辈的官员与皇帝的关系,与新一辈官员与皇帝的关系是两码事。

皇帝还是皇帝,可老一辈官员与皇帝有袍泽之情,也都是天启朝的同僚臣属,很多事情老一辈官员可以与皇帝私下交易。

而新一辈的官员,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就是臣子。

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三纲五常中的典型名言。

可现在南方复社在张溥离去的这三年,基本上再次分裂,各种新奇学说让人目不暇接。比如现在备受鼓吹的虚君实相,归权于天下人的说法。

他很担心这股风潮席卷朝野,换来皇帝的激烈反弹。

到时候他这个已经远离南方士林的名义上领袖,又家资充沛,可能会被皇帝一刀砍了。即使皇帝不计较,他也相信奉先党的人不介意杀鸡儆猴。

和所有中下层官员一样,张溥非常关心梅之焕、徐卿伯这一届相府的根本大策。这关系到朝廷的风向,若风向不对,他恐怕今后连个安稳觉都难有。

呼着酒气,张溥坐在无叶树荫下的长条椅子上,拢紧领口戴上斗篷,等待着张贴新的五年大策。

新的五年大策已经在去年腊月二十八夜里确定,维持强铁策、建设策、兵役策不变,新增虚州实郡制度革新大策、教化大策两条。

过去十年激烈的清洗政策,导致中下层官员受损严重。老资格官员渐渐年老,国朝缺乏大量有资历的重臣充任地方督抚是一个原因,国朝疆域越来越大是一个原因,所以大面积裁撤督抚、总兵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朱弘昭所推动的一件事。

老资格、权威重的官员实在是太过掣肘,这种掣肘不是施政过程中给中枢添麻烦。而是朱弘昭做什么都要顾忌这些老头子,手握一省、数省军政大权的老头子,不能随意得罪。

所以维持着君臣同心同德共同中兴的局面,这种局面朱弘昭很累。就是他不想做什么,也要常常顾虑这些老头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