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立正道:“报告司令:第一师10万人都编队完毕了。现在就等周司令一声令下,就可以开拔了。”
李易张口想说,让高迎祥管好小弟,不要虐民。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这些百姓可不是受礼的百姓,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化身打砸抢的暴徒。没有这些江湖好汉以暴制暴,说不定出什么乱子。
高迎祥看李易四处张望,就得意道:“司令,您看这聊城周围的灾民,基本都是第一师的。很规矩吧?末将是不是统兵有方?”
别说,高迎祥后来能成就闯王名号,还真当得起统兵有方四个字。李易自忖如果让自己带领师弟们,来统领这些百姓,肯定达不到高迎祥这个程度。这都有点令行禁止的气势了。不愧是历史牛人。
十万人排列在一起,不占多大地方。这样散着,恐怕就得占方圆一二十里。李易最担心的,还是
能不能保证行军队列,别半路放了羊。他问高迎祥道:“聊城到天津有七八百里,几天能到?”
高迎祥回道:“10天。”
李易惊讶道:“这些灾民体力差,一天走七八十里,能行吗?”
高迎祥道:“行!别看这些百姓平时拖儿带女的,一天也就是走30里。可是为了活命,一天走70里没问题,只需要沿途给他们几顿饱饭。我们的供饭地方,就是每隔35里,一个饭点儿。一日三餐饱饭,我还觉得70里安排得太宽松了呢。”
这个时代的人和后世是不一样的。
后世一个人一顿吃一碗饭,你硬让他吃三碗,很难很难。
这个时代,一个人敞开肚皮,一顿可以吃十碗八碗,然后两天不吃饭,照样能走能跳。
人们熟知的老将廉颇,一顿饭吃斗米,就是折合后世12斤米。还能再吃十斤肉。然后被甲上马,可以连续作战一天,不吃不喝不累,这是有史记载
的。后世人很难想象。
其实,人类在近代,身体机能是快速退化的。咱们看今天的狮子、老虎,一样一顿可以吃几十斤肉,然后半个月不吃东西,不耽误捕猎。后世人基本完全丧失了这种强悍基因。
明朝人在身体机能上,还是很强大。普通人一顿饭吃两斤斤米,一点不稀奇。至于走几十里路,更不是什么太大问题。不过李易还是有些担心,问道:“高师长经常行走江湖,依你看,这十万人会有多少坚持不到目的地的?”
高迎祥很乐观道:“我们如果粮食充足,我觉得丝毫不要担心路上的问题。很可能只死一两千人,就到那边了。”
李易有些黯然。他已经尽力筹措,粮食基本能够保证。这样情况还要损失过千人,让他有些接受不了。不过转念一想,死1000人,和10万人这个基数比,不过是百分之一。确实比例不算高。要知道这是个缺医少药的时代。随便一个感冒,很可能就
要了人命。更不要说急性阑尾炎,这样必死的病了。自己希望死不了几个人,确实想法太天真。
两人正聊着,周云泉听说李易到了,已经带着几个人,迎了过来。
互相见过礼,周云泉道:“闯儿不愧第一师称号,手下十个团长,五十个营长,最先聚齐。这十个团的百姓,也安置的井井有条,看来闯儿有带兵天赋啊。”
高迎祥赶紧谦虚道:“您老夸奖了,还是您老指教得好。”
周云泉把身边几个人介绍给李易,都是江湖耆老名宿,来做军长镇场子的。李易虽然孤陋寡闻,一个也没听说过,还是不停的道着久仰。
一群人边聊边走,很快来到聊城南门外的周云泉大帐。大帐门口,立着聊城几个地方官,乱哄哄给李易见礼,李易回了礼,谢了这些人,打发这些人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大明和开荒团互相利用可以,共同谋事根本不可能。
大家都进了大帐落座,周云泉介绍道:“明天高迎祥的第一师出发。以后大约每两天,发出一个师10万人,争取在入冬前,完成这次空前的大移民。有了这次移民,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大明百姓生存空间不足的问题。”
李易道:“您老是这次移民总指挥,四外填充过来的灾民,能跟得上移民的速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