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有人带兵来投,桓温的心又开始动了,他不禁在想,慕容恪又怎样,中原百姓,仍然盼望着官军前来,他桓温才是天命所归!
这一日,桓温下令诸军,发兵接应孙元起兵,拿下兖州各郡县。
由于孙元在兖州名声素来很好,这一次振臂一呼,数个郡守县令都起兵响应,桓温大军,几乎不到十日,便已得到了兖州所有郡县。
兖州传檄而下,让桓温心气大盛,他当即下令全军,挺近枋头,准备接下来的战事。
桓温几乎转瞬之间,便占领了整个兖州,让慕容评和慕容暐大为恐惧,兖州是司州的屏障,如今兖州陷落,魏郡便暴露在桓温的大军之下,而属于魏郡的邺城,更是成了桓温的下一个目标。
在得到兖州陷落消息的那日,慕容暐心急如焚,连忙下诏,将朝中重臣召入宫中,商议要事!
这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慕容评,另外,则有皇甫真、慕容垂、慕容德、慕容臧等一干大臣。
众人齐聚朝堂,慕容暐却还未至,慕容德便
悄悄的对慕容垂道:“五哥,如今大燕危在旦夕,若五哥仍然不救,他日何面目以见太祖!”
慕容垂道:“贤弟放心,今日愚兄为了家国,就算拼死,也要试上一试!”
慕容德道:“有五哥这话,小弟便放心了。”
慕容德与慕容垂说这几句话声音都十分的小,并无他人听见。
片刻之后,只听一人高声道:“陛下驾到。”
众人闻言,一齐行礼道:“臣等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慕容暐道:“众卿免礼,平身。”
待众人站直,慕容暐提高音量道:“如今桓温逼进枋头,官军又屡战屡败,当下形势,当如何是好?”
慕容评出列道:“桓温率江左精兵,悍然入寇,所图不过中原之地尔!以臣之见,桓温军势正猛,诚不可与争锋,不如避其锋芒,以待冬日!”
慕容暐问道:“桓温已至枋头,去邺不过百里,如何可避?”
慕容评道:“先帝欲平一六合,扫清八荒,故而舍龙城而居邺,然先帝壮志未酬,而身先崩殂,太宰恪秉持遗志,终定洛阳,然天不假年,太宰撒手,而今我等,才非先帝、太宰之比,天下非吾等可图,中原非吾等可守,不如还都龙城,以守旧业!桓温既得中原,必不再攻龙城!”
慕容暐听了慕容评这一番话,心中虽然不愿承认,但是却无法反驳,他已先后派了十万大军前去抵挡桓温,但是结果却都是大败而还,与其坚守邺城,成为桓温旗下之虏,倒不如真的回到龙城,守住旧业!
慕容暐道:“看来如今也别无他法了!就如…”
慕容暐话还没有说完,突然听到一人用振聋发聩的声音道:“陛下,臣有一言,还请陛下听后再做决定!”
说话这人,正是慕容垂,自从燕、晋交战开始,他便时刻关注着,慕容厉与慕容臧接连的失败,在他看来,不过是预料之中的事,可是抛弃多年经营的中原,他却是始料未及。
不论怎样,他不能对不起四哥,也不能对不
起父亲!
慕容暐见是慕容垂,虽然心里对他有些许成见,但这时大燕似乎也只有慕容垂能扭转乾坤了。
慕容暐道:“五叔有何话要说?”
慕容垂道:“我大燕自太祖以来,历经三世,方才有了如今跨有天下六州的局面,其间多少豪杰挥洒热血,岂能因一时之难,便说弃就弃。若真如太傅之言,臣不知陛下百年之后,将以何面目见太祖、先帝于地下!”
慕容暐正色道:“今日之事,至于如此,朕又能如何?难道五叔以为朕愿意做亡国之君,待罪祖宗吗?若是有人能退桓温,朕又岂会生出迁都之意?”
慕容垂道:“有陛下此言,臣就斗胆,请陛下准臣领兵击敌,如若无功,再走不迟!”
慕容暐瞥见此时慕容评的脸色已有些铁青,脸上写满了难堪、愤恨。
但是慕容暐一瞥之后便再不看他,因为现在能救大燕的,不是他慕容评,而是眼前的常胜将军慕容垂!
慕容暐道:“五叔真能退敌吗?”
慕容垂道:“回陛下,臣虽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但六七成还是有的。”
慕容暐问道:“哦?还请五叔细细说来。”
慕容垂道:“桓温连胜数战,兵将皆骄,以为必可得胜,兵法言‘骄兵必败’,此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