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邓羌开口了,只见他愁眉顿展,似乎想到了什么绝妙的计策!
只听邓羌道:“我有一计,即使苻廋真如张将军所说,布兵留了一手,也可让他这一手妙笔变成败笔。”
二人闻言,不禁大喜,问道:“愿闻将军妙计。”
邓羌道:“此计说来也简单,便是我军派一支精锐强攻城门,将城内守军全都吸引过来,这样再派一支偏师,从一两处防守稍显薄弱之处攻入,到时必可攻入城中,然后两军前后夹击,必可大破苻廋。
只不过这一计要想成功,必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与苻廋于城门处大战一场,要达到吸引城中全部守兵的目的,必然会有较大的伤亡。”
这确实也是一计,当初攻蒲阪的时候,便是如此,邓羌率军于城门外攻城血战,而静姝则从一侧登上城墙,给苻柳的守城残军予以了致命的一击,最终顺利的攻下了蒲阪城。
虽然战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攻城之时,死伤之众,让王猛开始怀疑这个决策的正确性,开始思考到底应不应该为了争这一点时间,而牺牲数千将士的生命。
而且蒲阪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被攻下,与之前苻柳屡败,连番损兵折将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可是现在的陕城可以说是毫发未损,且陕城这几年来又经过了加固,要真的想攻下陕城,可不是一两次强攻所能达到目的的,其所造成的损失,也必定会比蒲阪要多得多。
王猛会接受这样的建议吗?
邓羌几乎已自己给出了答案,当然是不会!
杨安和张蚝却不这么想,他们觉得邓羌所说,确实不失为一条妙计。
之前若是不知道陕城的兵力布防,他们对邓羌的提议也许不会赞成,因为即使派大军正面强攻,他们也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进攻才能达到效果。
可是现在不同了,陕城布防图在手,兵力部署一眼便可看出,到时只要苻廋大军投入到正面防守之中,那么他们便有机可乘,一举拿下陕城,结束这一场持续了有大半年的征讨。
杨安道:“我看此计可行,暂时也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法子了,不如咱们先书信一封,写明此计,然后将信与城防图快马送与王将军,一切请王将军定夺。”
张蚝道:“我看杨将军所言并无不可,权可一试。”
邓羌闻言,本来心里已经不作打算了,此刻也生起了试一试的心思,说道:“好,那我就来写一封信。”
说着,邓羌便走到案前,拿起笔写了一封信
,将他的想法详细的写了下来,然后递给了杨安和张蚝。
杨安和张蚝看后,说道:“诚如将军所言,则我等不日便可归家了。”
说完,不禁相视大笑。
邓羌道:“还不知道王将军是什么意思,这么说,还为时尚早。”
说完,邓羌大声道:“来人。”
两名士兵从帐外进来,邓羌将信装好,交到右边那人手上道:“快马将此信送至蒲阪,交与王将军,不得有误。”
那士兵道一声:“是。”便转身出帐,去马厩选了一匹良驹,奔驰而去。
得到那士兵离去的消息,邓羌不禁在心里打鼓:“王将军会不会同意呢?”
第二日傍晚,蒲阪城内,晋公府外,一匹快马突然刹住了脚,上面下来一名士兵,经过一夜一日的奔波,他似乎已疲累的跑不动了。
但他还是尽力的奔跑着,来到了府门处,举着手里的书信,说道:“陕城急报,求见王将军。”
那站在府门旁的士兵看出了这士兵的疲累,
连忙上前搀扶着,带着他进入了内厅。
此时王猛正在厅中和李化、梁成在笑谈着什么,突然见到外面走来两个士兵,王猛问道:“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