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尘要尽快的探知晋军虚实,这样他才好作出判断。
在袁披率军赶到长平之时,他派出的使者也渐渐到了临境,其中最近的便是陈留南方的汝南郡。
汝南太守朱斌得知陈留告急,不敢有丝毫迟疑,当即召集郡中诸将道:“燕寇兴兵陈留,我欲领兵前往救援,诸将以为当如何救之?”
一人道:“燕人近年寇略频繁,遇援则兵解,末将以为,当立即派兵驰援陈留。”
又一人道:“末将不敢苟同,燕人怀吞并之志,近来每志在必得,若引兵往陈留御寇,则两败俱伤,非上善之策也。”
朱斌听到此处,心中一动,问道:“那以将军之计,何为上善之策?”
那人继续道:“末将曾闻孙膑救赵之策,昔庞涓悉魏国之力以伐赵,孙膑不率兵赴赵而引兵攻魏,卒解赵围。今慕容尘远攻陈留,许昌守备必定空虚,若我等趁虚袭之,则许昌可复,而陈留可救。”
朱斌等他说完,笑道:“我正有此意,只是犹豫未决,有了将军之言,我心定矣。”
那使者一直侍立在旁,听他们商量完定下了
这样的策略,说道:“将军,陈留危急,此计恐不可行!”
朱斌道:“请回去回报袁将军,请他多支持些时日,待我攻下许昌,陈留必无患矣。”
那使者见朱斌注意已定,无奈之下,也只得抱憾离去。
战机稍纵即逝,朱斌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下令军中,率部奔袭许昌而去。
慕容尘大军到达长平,尚不知袁披军中虚实,先是派偏师挑战,想要试探一二。而袁披也看出慕容尘的用意,不敢懈怠,派出一千精锐前往应战。
两军交战场面虽然十分激烈混乱,但任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战晋军似乎更占上风,显然实力不弱。
这一战之后,两军都伤损了数百人马。慕容尘军帐之中,慕容尘对偏军将军道:“此战晋军实力如何?”
那将军道:“末将以为今日晋军之勇,远胜以往,末将不能胜。”
慕容尘闻言,不禁脸色大变,吃惊于晋军是如何成长得如此之快的!
而另一边,袁披在将士归营之后,亲自前往迎接,以示亲厚之意。这绝对不是袁披做作,而是现在袁披唯一的依靠便是这些士兵,若不能让他们尽心尽力,如何能保得住岌岌可危的陈留。
袁披在一一探望过士兵之后,已经不消询问,便已知道战况究竟如何了。他也感到十分惊讶,他惊讶于燕军的恐怖战斗力,仅仅是一队偏师,便已能在与他手中精锐交战下不落下风,要是遇上燕军精锐,他又如何能抵挡得住。
袁披现在唯一所期望的便是援军早日到来,不然陈留便真的守不住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让袁披大为震惊的消息传来,朱斌在得知陈留危急之后,并没有选择率兵直接前来援救,而是带兵前往攻打许昌去了,希望能以此逼退燕军。
袁披听到这个消息,先是震惊,然后是无奈,之后便只剩下苦笑了。孙膑围魏救赵,那是因为庞涓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赵国,而现在的燕军却不同,陈留根本无法有效的挡住燕军。
现在虽然暂时以疑兵拖住燕军的步伐,但过不了多久,袁披手下军队的实力便会被一一试探出来
,到时燕军如何会再有所顾忌,进攻许昌也许不仅救不了陈留,还攻不下许昌!
现在事情已经发生,袁披就算是再愤怒,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他只有苦笑,因为现在他的心里实在是苦不堪言。
但是袁披没有料到的是,慕容尘这此发兵陈留,留在许昌守城的确实没有多少人,现在许昌就如同一座空城一般。
朱斌的数千兵马,经过长途奔袭,本已有些人马俱疲之意,对能否攻下许昌实在没有把握,然而到了许昌城下,却发现许昌城守空虚,只有数百人留守城中。
朱斌虽然带的是疲兵,但是毕竟是数倍于敌,如何还能有畏惧之心。朱斌当机立断,下令攻城,由于城守力量薄弱,朱斌大军几乎没有损伤,便大摇大摆的进了许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