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讲论经义问对博士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307 字 9个月前

回到宫中,苻坚并不着急休息,继续看着这一篇篇文章。每看一篇,苻坚时而高兴,时而失望,心情随着文章的好坏而不停变换。

但苻坚每看完一篇,便停留一会儿,一来对刚才看完的文章作个评价,二来整理一下心情,使得在看下一篇的时候不带任何情绪,做到公平。

虽然苻坚知道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不过他还是要尽力的做到。又看了约二十余篇后,苻坚不禁开始有些失望,因为他竟然没有看到一篇稍微让他感到满意的文章。

现在他急需看到一篇能惊艳他双眼的文章,让他精神一振。可是时间渐渐过去,又看了十余篇,苻坚依旧没有如愿。

看着剩下的那一叠纸已经变得越来越薄,苻坚的心也渐渐的沉了下去,他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望了。

时光易过,三个时辰已经过去,苻坚的案几上已经只剩下一张纸了,但苻坚的脸色却变得越来越凝重,这意味着苻坚看了如此之久,却只是将时间浪

费在了那些平庸的文章上。

这最后一篇文章,是否能圆苻坚一个愿望,苻坚不敢奢望,因为他怕,他怕想也是空想。

苻坚好好的平复了一下心情,最后才拿起那一篇文章看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着:“《大学》有言,治国之道,在亲民,民者,国之根本。欲富国家,首当养民。而养民之道,在于惠民,民得惠则归心,民遇恶则思叛,此自然之理也。…”

这最后一篇讲到了所有人都没有讲到的“民”字,其中所言,让苻坚看了不住点头,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这最后一篇文章虽然并没有让他感到惊艳,但还是让他有耳目一新之感。

而且其中所讲,大多是当时要务,不像大多数文章里的虚谈,而这正是苻坚和大秦所需要的。苻坚再看了下文章的落名,默默的记住了刘芹这个名字。

现在苻坚已经看完了所有的文章,他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会儿,但苻坚却没有,因为他要再次将他觉得写得不错的文章挑选出来,将名字条列出来,等他日去太学的时候招来问对。

三日之后,苻坚又得了清闲,这一次他没有叫上王猛、苻融,而是独自来到太学。这倒并不是苻坚不愿叫上他们,而是现在他们俩人都不怎么抽得开身,苻坚也不好过于麻烦他俩。

而且有鉴于上次苻坚驾临太学引起了太大的轰动,苻坚这次提前派人前往通知,希望这次不要因为他的到来而惊动诸生。

苻坚来到太学,见到只有太学博士在门前迎候,并没有几日前那样的喧闹场面,苻坚甚是满意。

苻坚在诸位博士的带领下进入客舍之中,苻坚道:“朕今日前来,是想见见这几位学生,想要亲自考问一番。”

说着苻坚从袖中拿出一张纸,交给身旁的博士。那博士一看,当即回道:“学生领旨。”

很快,那博士便将那纸条上的十余人都带了过来,其中就有徐越、强玉和刘芹。

众人见苻坚亲自招对,均感到受宠若惊,一一拜见,等到所有人都一一拜见完,苻坚发现当日文章作得最快的人正是刘芹,这不但没有让苻坚感到不喜,反而让苻坚有了一种惊喜的感觉。

苻坚道:“朕见徐越所作文章,颇有所感,

朕有一言,还请徐生为之解惑。”

苻坚第一个便问徐越,倒也没有其它意思,只是因为苻坚习惯于处理事情有条不紊,一个一个来。

然而这在众人看来,却不这么看,他们纷纷向徐越投向了羡慕的眼光。

只听徐越道:“学生所学虽浅,但若是学生所知,定知无不言。”

苻坚道:“自古以来,《易》乃占卜之书,而徐生以为其中道理,首在教化人心,此其和解。”

苻坚自小便由祖父延师讲授经义,对于五经之义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而现在他却发如此之问,明摆着是想考徐越的学问,在场的人没有一人看不出来。

而此时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徐越会如何回答,而是等会儿苻坚会向他们提出些什么问题。

徐越想也不想,回道:“《易》中所言,例如乾卦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有“厚德载物。”其中之意,无不以教化人心为旨,故而学生以为《易》虽可占卜,但其根本乃是教人顺应天地之德,才可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苻坚点头道:“看来人言少不学《易》,恐是妄论了。”

徐越道:“《易》中变化无穷,少时看有新奇之得,年长时看有大悟之得,此《易》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息之故。”

苻坚道:“徐生所言极是,《易》理精深,应于万物,而万物之变生生不息,变幻无穷,《易》理自然也就生生不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