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稳定人心安定境内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297 字 9个月前

慕容评道:“只要是对大燕有点益处便好了。”

慕容恪闻言,不禁和皇甫真对视一眼,从对方眼神中,他们都感觉道有一点好笑,但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慕容恪道:“这还有许多公务等着处理,咱们还是先去办公吧。”

皇甫真附和道:“正是,现在逃兵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得赶快加紧处理,不然这近百万人要是闹起了事,可无法收拾。”

慕容评闻言道:“既然事态如此紧急,那咱们快去吧。”

慕容恪在中书省处理公务,这时有人前来送

报,看他那样子,像是遇到了十万火急之事,急需慕容恪处理。

慕容恪见那送报之人一路奔波,像是十分劳累,让他先将公文呈上,便让他下去歇息片刻。

慕容恪打开公文一看,脸色忽然变得很难看,顿时愁眉紧锁。原来那公文上说的是在邺中集结的士兵出现极大数量的逃亡、散归,竟已将邺城南面的道路都堵塞了。

自慕容恪领兵以来,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状况,他开始庆幸,还好没有带着这些士兵去攻打洛阳,不然很有可能造成失利不说,更可能就此使燕国国力下降,无法保住这辛苦得来的江山。

慕容恪开始思考着应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如果不加以解决,也许这刚刚稳定的人心,又会再次大乱,可是他现在心里虽然有了想法,但是却还不敢确定。

慕容恪将这一纸公文卷起,直奔吴王府而去。

慕容恪见到慕容垂,直接将公文递给他道:“五弟,你看。”

慕容垂看完之后,脸色虽变,但立刻又恢复

了平静,问道:“四哥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

慕容恪道:“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集结在邺中的这些兵马应该逐渐的分派到各处镇守,但是却突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显然是等不到分派了。五弟有何建议?”

慕容垂道:“这次集结在邺中的近百万士卒,大多是强行征集而来,并不是自愿当兵,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大规模的逃亡、散归。小弟以为不如向军中下令,使不愿留在军中之人,给费返乡,愿意留在军中的再行编列。”

慕容恪道:“五弟说的在理,这些想要逃亡的士兵,无论到了哪都会逃亡,还不如就此剪裁冗兵,相信不愿留在军中的并不算多数。”

慕容垂道:“如今国家之兵皆在邺城,万一敌国来袭,恐怕守边之兵难以支撑,这事还是得快速办理才好。等邺中士卒整顿之后,再派良将镇守边境,方可保万无一失。”

慕容恪道:“五弟说的是,早做防备,方可应对无忧。”

在慕容恪将与慕容垂所商讨的建议向可足浑氏禀告之后,立即就获得了批准。

于是慕容恪开始在军中进行裁兵,由于连日来逃亡的士卒加起来有数万人,那些心思故乡,不愿当兵的人大多都乘机逃走了,剩下的大多是愿意留在军中,吃一口皇粮的人。

所以这一次慕容恪的裁军其实并没有裁掉多少人,加上之前当了逃兵的人,还不到十万人,相对于集结在邺都的百万之众,还是显得少了一些。

不过慕容恪既然怀着裁军之心前来,就必然会再裁掉一些不适合上战场的羸弱士兵。现在大燕正处在特殊时期,并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来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

于是慕容恪和慕容垂指定了各项考核项目,凡是考核不合格者,慕容恪都派人将他们一一劝返了,并且同那些自愿想要回乡的人一样,都给足了路费,还有一份遣返的民费。

那些提前逃出军营的人见到被遣返的士卒得了如此优厚的赏赐,都暗暗后悔怎么没有按耐住,提前离开了军营。

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逃亡,才会有这次裁军,若是他们不逃,会是怎样的状况,谁也说不清楚。

这次裁军,慕容恪一共裁掉了近二十万的兵,现在留下的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燕精兵了。从此也在没有士兵逃亡的事发生,邺中终于再次恢复了安定。

而外患依旧没有消除,慕容恪在奏请可足浑氏和慕容暐之后,任命吴王垂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兗州牧、荆州刺史,镇梁国之蠡台,孙希为并州刺史,傅颜为护军将军,帅骑二万,观兵河南,境内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