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食肆的事情一敲定,姚氏便回了一趟娘家,姚一刀极为爽快地借给了钱家五两银子,还在姚氏临走时塞了三百文钱给她私用。
姚氏没料到爹娘一下子借给自己这么多,还额外拿钱补贴她的家用,本想拒绝却架不住姚一刀夫妇硬塞。
“爹跟你娘日子都过的好着呢!现在阿牧这小子也混出些名堂来了,爹干的活比以前少了,还常常有肉吃!”姚一刀大手一挥,止住了姚氏想说的话。
阿牧就是姚牧,姚一刀夫妇的养子,钱阿宝那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舅,一个刚二十出头的高瘦小伙。
姚牧似乎对姚一刀的做法并无一丝意见,只是劝道:“姐姐就拿着吧,爹娘有我跟媳妇儿照顾着,你别担心。钱拿回去给两个孩子买点肉补补身子,上次我见着子铭比村里其他小子都瘦一圈呢。”
“对了,姐夫家要开食肆,回头忙不过来的话,只管喊我,到时候我去给你们帮衬帮衬。”
闻言,姚氏红着眼圈应下了。
钱盛文事务繁忙,在第二天早上后连饭都来不及吃就赶回了镖局。
钱阿宝则拉着钱子铭,用钱盛文攒下的粗陋纸墨制作着菜谱。
大安食肆中的菜肴种类普遍不多,除了那种高档的酒楼,很少有食肆使用菜谱,都是小二将所以的菜名倒背如流。但他们人手不足,使用菜谱会比较节省服务时间。
钱阿宝的毛笔字写的不好,而且很多字她光会认不会写,所以这个活便落在了钱子铭的身上。
兄妹俩将荤素菜肴与汤羹茶水分成四个部分,把姚氏拿的出手的菜肴都写了上去,基本上都是些红烧茄子、干煸豆角、番茄蛋汤一类的家常菜。
对于这样单薄的菜谱,钱阿宝有些不大满意。上一世从小和奶奶住在一起,她也会烧很多菜,有些做法在大安没有,她准备有空同姚氏提一提。
不过目前这样也可以了,烧菜的只有姚氏一个人,种类太多容易忙不过来。
菜谱是用宣纸做的,脆弱易皱,还会被风吹走。钱阿宝便托钱老太编了些小巧精致的竹帘,用米饭将谱纸给粘了上去,既美观又便于存放。
俩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约莫做了十份菜谱便停手了。
下午,李成蹊带着工头师傅来拜访钱家,原来他动作极快,已经寻好人将食肆的设计图都画好了。
“前期本钱有限,你们可以先建个小二层,楼下三间小屋一间大屋,小屋分别是灶房、书房和仓库。这楼上的话,是六间屋子,两间可用做歇息,剩下的做客房给那来往的行商住。”工头王师傅指着那张图一点一点地给他们解说。
李成蹊也道:“老宅那块地太大了,这食肆约莫只占的一半,后面的空地留下来将来再做打算。”
钱阿宝点了点头,那后面的空地有个水井,不远处就是可浣衣的溪河,倒是方便住人。生意不错的话,以后大可改成前面吃饭,后面住人。
建房子是很有讲究的事情,每根横梁圆柱都有计算过承重,甚至连门屋摆件都有风水玄学。钱阿宝自认为不是什么建筑学大触,物理更是学的一塌糊涂,对风水也一窍不通,脑中虽有着许多现代漂亮房屋的设计画面,也不敢随意要求改动。
因而她只是简单与王师傅讨论了几个地方的改良设计,比如她想弄一个类似吧台一样的地方,还有外观上的改动之类,王师傅摇头驳回了一些,又采纳了部分意见,食肆的最终设计图便定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