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一条——一定要吃新蒸的。
如果是早就熟了,放在上面保温的包子,时间久了,包子皮很可能会与笼屉沾在一起,那样夹起来的时候会破掉。
对灌汤包来说,破掉,是一种毁灭性的体验,不亚于考试的时候圆珠笔填答题卡带来的毁灭。
因此,精明的老灌汤包食客,一定提前观察好厨子的排笼手法,锁定好最新的那一笼包子,在刚好蒸熟的时候截胡。
圆脸女孩交了钱,拿过豆浆,做到李峥身后的座位上,略显心急地抽出了筷子,夹在一个边缘的汤包的包子口,轻轻抖了几抖。
摊主嘴角微扬。
这可不是慌乱,而是追求极限的品味时间。
至于这抖几抖,一来,是让灌汤包底部黏在笼屉上的部分稍微松动些许,降低一会儿夹起包子时的“破皮率”。
二来,也是让汤包内的油脂与肉馅混合均匀,免得汤汁太腻。
果不其然,女孩抖了几抖后,夹着包头稳稳一抬,便将整个汤包夹起,没漏一滴。
下面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圆脸女孩夹了汤包,并未急着入口,而是放在了勺子里,轻轻戳了一个小洞,接着夹起包子,任汤汁流满一勺,这才将勺送到嘴边,轻轻吹了吹,最后抿嘴吸净。
“呼……”女孩露出了圆满的表情,品够汤汁后,才将剩余的包子塞入口中。
就是这样,汤包的核心是汤,而非包。
若是一口塞进口中咀嚼,反倒是主谓颠倒,流失了汤包的精髓。
但,这样“倒汤入勺”的吃法,却并非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