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蜀王和谷王入京朝见,待十天半个月就各自回封地去。现在谷王是回不去了,蜀王滞留京中,皇帝不提回去的事,他也不敢开口提。
若开口提了,就好像急着回去要做什么事情一般。这节骨眼上,容易被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回去做什么?起兵谋反?再来一次靖难?
就连朱棣原计划送走蜀王和谷王就启程北巡,也一直往后拖着。
直等到广平侯袁容从长沙回来。
袁容所查谷王逆状,此前早已飞书呈报朝廷:
谷王在长沙,招揽亡命之徒,秘密演习兵法战阵,又造战舰弓/弩器械;
大造佛寺,集僧人上千,咒诅皇帝;
伪造谶书,说自己是高皇帝第十八子(朱橞行次十九,但赵王杞夭折,所以说十八也可),与谶言相合,当继承大位……
但飞书中没有提及的,事关另一位天潢贵胄,他这次亲自从长沙带了人证物证回来。
蜀王第三子崇宁王朱悦燇数月前误杀平民,蜀王要治他的罪,朱悦燇逃去长沙,本是想要亲叔叔庇护,谁知被谷王扣下,想拿他冒充建文帝,说“本王当年开金川门的时候,把建文君(靖难后明代早期对建文帝的称呼)放出去了,现在他来了谷王府,本王要起兵匡扶大义,助他将位子夺回来。”
朱悦燇不傻,知道造/反必死,知道这个叔叔本事不够,也知道若上了贼船不管事成与否自己都小命难保,连忙设法写信给亲爹求救——亲爹再怎么治他罪,至少不会要他命。
蜀王接信,曾写信给谷王劝他心存忠悌,不要谋反,否则自己不但不会与他联手,反而将上报皇帝,大义灭亲。这封信现由袁容检获,呈上御览。
据说信中言辞恳切,朱棣阅毕,叹道:“为臣,为弟,为兄,蜀王这日子,过得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