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页

要不是今天有李和在,她可不会对郭冬云这么客气。

郭冬云不温不火的笑着道,“大家都是为李先生做事的,自然不必客气。”

“账目报表我都看了。”李和见大家要解释,又摆手打断,继续道,“先不要急,我没一点怀疑大家的意思。这些只是创业过程中的小瑕疵,没必要深究。我这次的意思,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我现在手里有三大产业集团,沈道如的远大集团,于德华的金鹿集团,郭小姐的地大集团。至于你们手里现在的厂子,要不要并入集团公司,你们自己说了算。”

付霞第一个表态道,“哥,你们怎么说,我怎么做。”

“对,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我们听你的!”

其他人各自表态。

“不,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李和解释道,“不并入集团公司,并不意味着各自为政,你们还是要接受改组。比如,平松和付彪,你们的地产业务是重合的,你们俩是怎么考虑的?于德华旗下的酒店业务和寿山是重合的,这个怎么处理?付霞的名下有皮革厂,是不是还是冯磊再管?爱军大哥的名下也有一家皮革厂,这个有没有合并的必要?还有小威开了电器城,而卢波现在开百货公司,都在搞零售,会不会形成资源浪费?”

他不想还罢了,一想起来,感觉都是一团乱码。光是地产一项,基本各个集团、各个子公司都是有涉及,像沈道如,目前几乎快把地产当成主业了。

第0474章 谦虚

不管是付霞,还是李爱军,甚至平松,最近三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行业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规模的扩大,算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了。

可是,各自越成功,理念越不近相同,相互间整合在一起的成功率也在降低。

由于每个人在市场上的成熟成熟程度和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长,每家厂子已经到了有一定量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李和还没有很大的决心去做产业整合并购,他认为中国传统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目前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小散乱弱的格局。

要不了几年,因为市场规模很诱人,产业前景很看好,结果,大量的商人一齐涌入那些新兴大产业,从纺织、小商品到钢铁、化工到石油到金属到汽车,各行各业大家都来搞,雨后春笋一样地冒出成批的厂商,低水平、低起点重复建设,厂商林立。

只要是门槛低的行业,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厂商林立、恶性竞争的局面,结果就是大家都打价格战,打到市场秩序混乱,往往导致全行业亏损或者是微利,产业整体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