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笑起来:“我还记得当初四号田的父本母本,还留着当年的实验记录。只要我们想,我们可以再造一批这种次一等的杂交水稻。它可以与水泥一样,作为我国与他国建立邦谊的利器,成为我们互换技术的重要工具。
“不过我听闻西洋那边水土气候与我们大不相同,水稻若在西洋种植,怕是会受许多条件限制与影响。但东瀛与南洋应当是可行的。”
康熙心念转动,若能如此,倒也没什么不好,于大清而言,其利远远大于弊。
“至于西洋,若水泥与杂交水稻都不够吸引他们。有一样一定可以。”
康熙也想到了:“牛痘。”
胤礽点头:“对!牛痘是全世界的难题。大清为天花所扰。西洋也一样。”
如果外国因天花而死的都是贵族和政治家,那胤礽可能会昧下良心,随他们去。但不论哪个时代,不论哪个国家,受疾病困扰,致死率最大的永远是平民,是生活在阶级底层的穷苦百姓。
若是可以,就算是外国人,也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更何况,这不是还能换技术换物资吗?又不是白给。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牛痘叫做牛痘,全大清都知道是从出痘的牛身上得来的。也就是如今信息不发达,牛痘才出世几年。西洋得到的消息晚。可他们总会知道。
他们知道后,难道不会自己去找出痘的牛?不会自己去研制?若没有方向,研制起来自然困难。可大清已经证实了牛痘的作用,他们方向明确,研制出来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