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杨玉国愤愤不平:“难道台里就是白帮他们做嫁衣,学好了技术就跳出去?”

石涧仁好笑:“区里面市场就这么大,最多能开个两三家公司相互竞争就不错了,他们如果把整个区里面的影视广告市场做好了,最终受益的是谁?全年广告收入、全区影视业从业人员、行业经济总产值、连带经济效益这些数字不就是出现在年终总结报告上的硬通货?这是谁带领的?没有区有线电视台的大力协助和放手培养,能营造出这样百花齐放的局面来?如果这样的公司在未来两三年真的出现了好几家,台里面是不是就应该出面管理一下,成立行业协会,那肯定是台长您担任协会名誉主席或者台里拥有行业管理权吧?这样引导他们做大做强再搞影视广告产业园面向全市……这又是谁的业绩?”

杨玉国已经听得嘴都合不拢了,一叠声的感叹:“你的功劳!你的功劳……你这年轻就是好,脑子转得太快了,怪不得无论在哪里都能做得这么出色!”

石涧仁悄悄的无奈一下重新换个诚恳的表情面对:“杨台,我只是挂职,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但未来这些年轻人还要奋斗几十年,您距离退休还有十来年,是无功无过的就在这个岗位上无声无息的过去,还是带着各种业绩往上走,又或者让整个地区的影视行业从业人员都能自豪的说我是从区有线台出来的,那可都是你的弟子门生……这几种不同的人生结局,其实都是你可以选择的……我们套用一句听得耳朵都起了茧的话,无论是平京的国家领导人,还是我们区里的姚书记,每次谈话报告都会说开拓奋进,这么明确的上级指示,这么好的护身符不用,难道就真的看这么家有线电视台慢慢消失在这个菜市场和后山坡的杂草树木中?”

杨玉国只在乎最后一句:“怎么可能消失!”

石涧仁站起身来出门:“我做过棒棒,每一个棒棒都认为自己的职业不会消失,您认为呢?”

留下把不出错在嘴边挂了几十年的老官僚发愣,好一阵才反应过来:“什么棒棒?你做过棒棒?”

石涧仁早就出去了。

第920章 论修养的形成

愤世嫉俗从来都不是谋士的姿态,那是郁郁不得志的酸腐文人消极态度。

体制之所以是体制,那就是用各种条款编织起来巨大的框架,优点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位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非常明确,缺点是在里面待久了,的确很容易僵化,思维僵化,该是螺丝帽就不要去想螺丝钉的事情。

但不代表是傻子,特别是如此透彻的分析了其中得失以后,权衡得失自然会做出相应的选择。

第二天杨玉国就叫了四位辞职员工到自己办公室谈话,原本战战兢兢以为会被批斗的四位辞职员工结果下巴都快掉了,杨台长居然招呼他们一起坐到沙发上,慈眉善目的跟他们谈心!

而且还不是挽留,重点谈未来,谈他们对区电视台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寄语未来还是要把电视台当做娘家,有空多回来坐坐,有什么困难也跟台里交流……

搞得其中有两个都有点后悔想取消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