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去看杨辉头疼地样子,只是郑重地介绍着这次的情况:“四架?不不不,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这次计划是要执行一次精确打击任务,按照此前的估计,该任务至少需要6架歼18战机来执行任务,而且这都还不一定能够保证对目标完全摧毁,所以此次最低要求是使用六架飞机来执行任务,使用八架则能够保证有一定的二次评估、打击能力,若是任务编队能够有十架战机,则可以保证在作战编队拥有很好的弹性,在执行作战任务期间,对各种突发情况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说的并不太清楚,只说了是要使用歼18执行一次精确打击作战任务,但想来应该也是对地的精确打击,这年头伴随着反舰导弹的大量服役之后,对海还打击一般都不说精确两个字了,也只有在对地打击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才要区分常规和精确。
而且按照这初步要求的战机数量估计,应该是要对某一处重要目标执行定点清除,大概会和当年以色列空隙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作战规模相似,就是不知道这次的目标是什么,是水沟对面的重点军事、政治目标,还是要准备再来一次演习,这些杨辉都不清楚,也没有资格提前知道。
心里实际上也明白,现在能够让他知道的可能也就是前面说的这些了,其它方面的情况也不可能再让杨辉知道更多,他只需要明白军队计划了一次必须要使用到歼18战斗机才有可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而且机群的规模至少要能够达到10架左右最好。
大致知道了自己该知道的消息,这时候心里也开始有所转变,不管最后会不会打起来,作为中航西南的大领导,现在必须要积极地配合军方需要:“行,我明白了,但到现在还是那句话,明天中午之前我们能够保证全状态交付的战机只有四架,其它的就只能由你们军方自己到之前接收了歼18战斗机的作战部队去想办法。”
让军方从接收了歼18的作战部队去抽调战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到时候的中航西南倒是可以帮着打个掩护,比如可以宣布在试飞中发现战机有某硬件缺陷,需要之前已经接收战机的部队把飞机飞回来,做一定的升级改进工作云云。
但即便是杨辉有这样有想法,能开脑洞,但到了实际当中,还是有很大的漏洞,马上就被反驳:“这个不可能,我们绝对不可能这样宣布,就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不可能宣布歼18有设计或者制造缺陷,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至于说直接抽调作战部队已经交付使用的歼18,那也很难瞒过有很大可能存在的间谍,我们不可能长时间地调走战机,那样会打草惊蛇!”
第1085章 全部交付
本来这次要使用歼18执行任务的最大原因就是叛徒的背叛,泄露了军方太多的秘密,这个时候军方才临时准备了最后一次实战威慑,但是归根结底的一个问题还是现在该如何做到最基本的保密,要不然军方没事跑到中航西南来要接收新下线的飞机干什么,要知道现在军队正式服役的歼18战斗机都已经好几个飞行团了,十架左右的战机又怎么可能调度不出来。
现在摆明了一点:那些已经交付军队使用的歼18是不可能被长时间抽调执行任务,所以现在就要从试飞站的这批战机中想办法,即便这些战机还并不完全具备作战能力,但是想想办法,这些问题都能克服,至少现在这型战机是已经定型的,真要是到了最后时刻,军方冒险强行把这几架还没有完成出厂试飞的战机拉出来用,其实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这时候的杨辉心里还是不愿意就这样妥协,这次军方执行任务,要使用的是歼18战斗机,这款飞机是中航西南未来二十年的主力出口型号,要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因为机械故障的原因导致任务失败,这不仅对军队是很大的打击,对于歼18这款战机的名声也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君不见,苏毛子当年出售给叙利亚米格29之后,那叙利亚可是把米格29的名声败可谓是一败涂地,这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算作后来米格29外销成绩惨淡的又一大重点因素。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现在的歼18就得要求做到“万无一失”,要说带着还没有全部通过测试的歼18上战场,这是杨辉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到了这时候,杨辉也开始计算此时中航西南手中的资源到底能不能满足双方的要求,就比如……
“这样,我不管你们拿飞机去执行什么作战任务,现在我们最多可以提供六架保证能够安全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机,其中新增加的两架,分别是属于我们中航西南公司所有的技术测试机,一架单座的歼18a、一架双座的b型,这是我们现在能够拿出最大的数量!”
对于一款新的战机,其实不光是军方有服役已经形成作战能力的完全体,实际上研制方单位也会相应留有几架飞机,有的是直接把最后型号定型测试用的战机永久留下来使用,有的则是在订单比较少的时候,见缝插针生产一两架战机用于科研测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