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上一位面的太行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必须要明白上一位面的太行发动机所起到的开拓性作用,至少在上一位面的太行发动机之前,几乎共和国就没有过一款完全走完了全部研制过程的军用涡扇发动机,所以作为开拓者的太行发动机确实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并且进度、可靠性方面一拖再拖,而这些都是太行在上一位面初期表现不佳的原因。
现在这一位面的太行发动机就不再是开拓者的角色了,面对现在共和国的具体新情况,太行已经不再是开拓者的角色,反而是变成了一个沿着前辈已经走过的道路向前的后人,是属于后人乘凉的感觉。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造成了这一位面的太行发动机研制是一路上顺顺利利,甚至再有几年时间就要完成初始型号的设计定型工作。
初始型号的设计定型工作在2000年之前肯定能够完成,这样一来太行就是未来几年之内共和国唯一能够用的一款自主研制的大推军用涡扇,而中四作为一款本来就比较赶时间,而且还要准备在2005年左右推向市场去和欧洲双风争抢市场的型号,肯定是来不及等待四代大推的成熟。
没有四代大推力涡扇,这并不意味着中四就要死等,使用性能增强版的三代大推太行作为动力系统,这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反正到时候的中四是同欧洲双风去争夺市场,用低配版本的中四去和高配版的中型三代+竞争,这完全没有问题。
杨辉作为中航西南的掌门人,能够一下子就明白上面的意思,这样就不用再过多的解释了,点点头之后也没有其它任何的多说,直接就接着话题继续谈关于中四的事。
“没错,军队和装备科研论证部门也都是这个意思,经过之前东海的空中摩擦对抗之后,空海军上下一致认为重型战斗机是对我们未来极为重要的一个项目,现在宁可放慢重型机的研制进度,也必须要保证能拿出一款真正的好飞机,要有当年苏霍伊研制苏27的精神,是绝对不能盲目而片面地赶时间。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我们考虑到未来的海空军也确实不能没有四代机,所以就决定现在先集中资源把洪都的中四研制出来。”
说一千道一万,杨辉算是明白这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情况了,国家和军队已经改变了对重四的看法。要知道之前国内空海军的想法和要求是:加快推进项目研制工作,保证能够尽快拥有自己的重型四代机,并争取能在f-22服役之后的不久就能够服役,以保证在对上美国的重型四代机之时,也不会束手无策。
但是通过东海空中摩擦之后,国内就发现了美国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就会被呆弯牵着鼻子走,很多的时候美国还是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这说明实际上中美之间真正要在短时间之内展开全面对抗的几率很小,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安全局势判断之后,肯定就会影响到重四这种重点项目的研制。
那么从中航西南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了,重四需要走精打细磨的模式,这意味着以后重四项目的时间会很长,甚至中间留给四代大推涡扇的研制时间也会有所增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主要就体现在中四这次是被军队正式扶上位,也算是拿到进了军方的准生证。
第1019章 论备胎的重要性
“先集中力量完成中四项目,若情况是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那倒是挺不错。军队打算先完成中四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中四可能会更快的完成设计定型工作,它的地位大概我感觉有点像苏27服役之前的米格29战斗机,都是为真正的主力战斗机研制争取时间,并且提前让军队熟悉四代机的作战,并且迅速填补空白,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我说的没问题吧?”
军队能够把中四的重要性定位到这个级别,相对而言也算是比较合适了,并且也还是充分发挥出了中四项目的作用,这对于国内的军方、中航西南、以及国外的采购方来说,都是一颗很好的定心丸,毕竟这款飞机是有了项目开发国军方的认可,所以大体上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购买使用也能更有保障一些。
对于中四,实际上杨辉是没有什么太多要说的,现在既有国内军方的订单承诺,又有阿联酋挥舞着美元在一边眼巴巴地等着,只要项目不出太大的问题,就现在看来,已经有很大的可能会成功。
要说太行的增推版性能可以达到什么级别,这一点杨辉还不太清楚,但是这款发动机达到14吨的推力肯定要保证的,要不然到时候的中四恐怕连f-35级别的伪超巡都难以达到,那个时候就是各种尴尬无比的情况了。
以增推后的太行发动机作为中四的前期动力系统,但是除此之外中四也并非就没有了其它的发动机选项,比如同俄罗斯合作,开发性能增强版的31f发动机,不管是走991-3路线,还是走117s路线都行得通,反正31f发动机是完全有能力实现推力增加。
而增加了推力之后的31f系列发动机,这就可以暂时满足中四的动力系统需要,所以用31f的增强版发动机做一个中四动力系统的选项,这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真要用了31f发动机作为中四的动力系统,那么出口国外的机会就很渺茫了,这一点对于中四来说就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