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原本中置的操纵杆怎么办,这也是没有办法了,为了保证能够在座舱中腾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一平四下的显示器,飞行操纵杆很无奈地被安放到了飞行员的侧边,也就是说土鳖终于也用上了传说中高大上的侧杆。
至于说这中置操纵杆和侧置操纵杆之间到底谁好,这就还真不好多扯,只能说两种都有各自的好处,而现在的重四需要腾出以往放中放置操纵杆的地方,那肯定就随遇而安的使用侧杆啰,反正都影响不是太大。
因而杨辉现在看到这重四的座舱航电设计的时候,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显示屏真它娘的多,到时候飞行员想看什么看什么,当真是咱不差那点屏幕资源,论势态感知和数据监控,咱绝对牛逼。
当然,最让人满意肯定还是因为这三块7英寸的小型显示器用上了高大上的压力传感技术,也就是我们后世烂大街的触摸屏技术,只不过在这九十年代的时候,你要想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还做到7英寸的大屏,那肯定只能是使用单色的显示器,所谓彩色触摸屏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足以让这次的重四座舱设计变得高大上起来,那家伙简直是牛逼到没朋友了。
第878章 头瞄和操作系统
这一平四下的航电显示器设计当然也并非是这次历云的独创设计,至少这时候的美国佬在超级雄猫战斗机f-14ef上面就使用的是一平四下的设计方案,那么说起来还是能够找到“爹”。
不过f-14ef使用的就并非是两块中等液晶拼接而成的大型显示器,这家伙是直接采用一整块大型液晶显示器制作而成,这只能说技术底子雄厚就是牛逼,咱共和国还是不能够比啊!
不过使用一整块显示器有一整块显示器的好处,但二合一的拼接方案也有自己的独到优势,这就好像侧杆和中置操纵杆之间的争论一样,谁也不好吐槽另外一种设计哪里不够好,只能说是工业技术基础和设计思路的不同所导致。
而这次重四方案真正原创的航电设计,肯定还是要数在这三块单色压力触控屏上面,把触控屏引入到战斗机显示器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座舱的人机工程,更提升逼格和科幻感,让人真正感觉到不明嚼栗。
“这个座舱的设计就很好啊!看来之前让你们来做这个重四的航电设计是没错的,不过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这个航电设计方案当中,头盔显示和瞄准系统是不是也有相应的改进之处,之前我们在歼18上面使用的头显示已经不足以保证技术优势,这个该怎么解决?”
航电系统说起来也是包括的非常广泛,毕竟人家这全称是叫做航空电子设备系统,你只要是电子设备就算是可以了,甚至连机载雷达从广义上来说也都能够算作航电系统的一部分,在这样划分的范围之下,把头显、头瞄都算到航电系统也是没错的。
只不过这次杨辉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特别是当厉云把情况说明了之后,让人更是感到一阵尴尬,原来情况是这样搞来的……
这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如此,这也就是说此次重四的航电系统也是采用了子系统分包模式,不过这样也还好,至少它能够集中全国上下最优秀的设计和资源,而且听你这一说,我也觉得洪都那边要求确实没错,就依他们要求的办吧!”
其实情况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国内在这头显和头瞄方面最有权威的绝对不是中航东北,也同样不是厉云所领导的航电系统公司,反而是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接触到头显,并且引进技术的洪都在相关技术上最优秀。
想当年洪都同意大利马基公司合作,双方共同改进强五的时候,使用的技术里面就有头盔显示技术,只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就没有把强五改进型持续下去,但是凭借着当时西南科工歼18的立项,洪都的头显技术也终于在歼18项目上实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