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页

苏27其实也有过很多代号,在九十年代的时候被称之为苏35(这个要和2010年之后的新苏35区分开来),后来也有过苏37的编号。

这款飞机上也是使用了三翼面布局设计,而这个苏-27的三翼面布局历史,甚至是可以追溯到苏33舰载战斗机之前,就苏33的三翼面布局都是从这款飞机上面移植过去的。

苏27不仅仅是在气动上采用了三翼面布局,它还完全重新设计了新的座舱航电,早期满是仪表的航电也终于被替换掉,一平三下的布局首次在苏27家族中出现,后来的苏30系列航电就是从苏27的基础上移植过去。

这款飞机在动力系统上面更是动了大手术,在早期的计划中是改为使用数字式全权限电子控制系统的al-31f发动机,后来很快就不满足了,再次改为使用推力更大的14吨级31f发动机改进型,并且要加装矢量喷管技术,而这技术就是后来用来坑了三哥的苏30ki战斗机上面使用的矢量推力发动机。

由于发动机使用了全权限数字式控制系统,又加上矢量推力控制,加上飞机又采用新的数字式雷达,这样在新机飞控系统上面的改进就体现出来了。

飞控在原来的模拟电传基础上,直接改为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设计,并且亚音速飞行情况下再次放宽20%的静不稳定设计,之后又将雷达、发动机的控制都整合到飞控当中,直接就实现了传说中的火飞推一体化交联设计。

第871章 毛哥,对不住了

这就是苏-27,一款在苏联时期展开的苏-27战斗机全新升级方案,当时立项这款战斗机的时候是83年,大概是在第一款苏27战斗才刚刚服役的时候就展开了全面、彻底的改进设计,其跨度之大,大概就类似于从早期的f-15ab直接到了f-15e,因此这项目有较大的风险也就再正常不过。

最终这款苏-27战斗不管如何换马甲,苏35、苏37这些都一一试过了,但终究还是免不了下马的命运,而受到这一型号所验证的先进技术恩惠的苏27家族后续改型则是各种各样。

苏30kk继承了航电、苏33舰载机继承了气动、苏30ki继承了矢量推力、苏34继承了增推之后的发动机技术,因此当年苏-27的所有先进技术都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在各种苏27改进型中实现。

如此,这才有了新世纪的时候,毛子根据这些小步快跑所验证的技术,终于是能够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新一代苏35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而这新的苏35作战能力上虽然是强于此前的苏303334之类各种改型,但其实也仅仅是当年苏27项目提出的性能指标而已。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共和国空军这次直接要求在国内的苏27国产化中实现当苏27的指标,这还不如说成是要求在九十年开始研制苏35战斗机,而样又这有可能吗?

杨辉心里面反正是一万个不相信,就现在军队提出的这种要求,你别说是奉天这边了,就算让中航西南来操作也不见得就能够迅速完成,要知道之前对苏27系列战斗机的气动没有任何研究的情况下摸清楚设计,反正是颇为困难的。

对于自己的老同学接手这样一项有挑战的任务,杨辉只能在心里面默默地表示,兄弟你一定要带领麾下的科研队伍好好埋头苦干才行,作为老同学的杨辉也只能是多多帮扶一下,其它的就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办法。

“很有挑战的一个项目,对于三翼面设计不说你们中航东北,就算我中航西南同样也没有接触过,但要是你们有需要配合的话,只要是原则上没有问题的,中航西南会尽量配合。”

这时候已经不是杨辉来走后门拿子系统的问题了,这完全就变成了中航西南尽心尽力的帮着坑硬骨头,这情况两人都是心里明白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