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题一开始,杨辉就是各种把问题拉到c-75项目本身上面,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家德国压根儿也并没有打算要在这次的c-75项目上多费尽口舌,甚至谈判队这次来的目的就不是谈民航飞机。
而要说清楚这次德国方面来中航西南的目的,首先要知道的便是现在坐在杨辉对面的bb公司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bb了,此时的德国航空工业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整合与吞并公司,不过和上一位面完全不同的则是,上一位面的德国bb公司直接就在92年的时候被并给了德国宇航公司,倒是这一位面就有了很大的改观。
上一位面那是因为八十年代后期的bb在c-75项目中,因为共和国这边不够给力,导致bb最后的孤注一掷也宣告失败,而与此同时的德国政府也终于下定决心,直接委托了奔驰·戴姆勒全面重组整个德国的航空工业,在1989年组建了德国宇航公司。
之后的德国宇航第一轮就直接合并了包括tu、多尼尔和aeg公司,而后的1992年又将德律风根系统技术公司和bb公司合并到手,93更是直接收购了荷兰福克公司的大部分股份,1995年重新为戴姆勒·奔驰宇航公司,从而也算是变成一个大杂烩的公司,其性质倒是颇有学类似于共和国的军工总公司构架。
而现在这一位面的情况就变了,首先是bb公司和中航西南这边合作进度良好,c-75客机、cg-2000发动机全都按进度完成研制、并且到了现在94年的时候全都已经获得成功,自然奔驰·戴姆勒公司要想重组德国航空工业的计划就受阻了。
反而是bb公司这边借助了cg-2000和c-75两个项目,bb公司和tu两公司看到共和国这边同他们展开合作对象联合客机公司、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都被合并到了一家大公司当中,这时候才发现,尼玛这bb、tu两公司要是继续各自为战的话,肯定会比中航西南这样的大公司短上了一节。
于是乎,紧随着中航西南的成立之后,德国那边的bb和tu公司也宣布合并,重组为新的公司。
如此,德国最强大的飞机整机研制公司、发动机整机研制公司也抱团取暖了,再往后甚至就更加简单了,整个德国国内最牛逼的两大航空制造业巨头都合并了,那德国政府自然是没法了,随着一批其它的小公司加入到阵营,整个德国的航空工业分裂成了两大阵营:戴姆勒宇航、公司。
那么这一位面的戴姆勒宇航就尴尬无比了,这家伙就只有一家多尼尔公司在手,旗下制造着五十座以下的小涡浆客机,到是93靠着收购了荷兰福克公司之后,又算是补齐了所有支线客机系列,看样子这是打算走发展支线客机的路线了。
而现在的杨辉或者说中航西南所面临的合作伙伴公司,这家伙的飞机制造业的主体bb公司参与了欧洲台风战斗机项目,并且全资握有德国空客公司的所有股份,也意味着它握着欧洲空客公司379%的股份。
再加上公司旗下的tu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这家公司可不仅是参与到了cg-2000发动机项目,同时之前还掺和到了v-2500发动机项目当中,并且还能生产世界最先进的重载柴油机,所以这公司要算起来也肯定是可以和中航西南平起平坐了。
面对着公司所派来的特命全权谈判队负责人,杨辉还是以平等的态度来接待,而这边的德国佬也是丝毫不敢对中航西南有什么轻视,毕竟他们所面对的也是一家几乎能够生产所有种类飞机的世界级大公司,特别是军用战斗机领域绝对是公司拍马难及,就连公司小有成就的客机领域,在面对中航西南的时候也丝毫占不到上风。
而也只有双方站到平等位置上的时候,再谈合作的问题也就更加容易一些了。
“杨总经理倒是放心好了,德国那边的c-75飞机运营良好,生产线也正在各种调试当中,而且要是没问题的话,最近我们双方联合成立的脉动航空生产设备公司也将接到空客公司的a-319生产线建造项目,而这笔订单可不算小。”
所谓脉动航空生产设备公司,这就是当时由中航西南和公司合作的产物,也算是双方各自持股50%的一家提供脉动生产线的公司,公司靠着c-75的脉动生产线一举成名,而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提供了包括德国c-75、cg-2000的脉动总装线,巴航那边的eb-145客机生产线也由这家公司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