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边条翼的时候,孙、吴两位新生代总设计师当然就能比较清楚了,仔细对这折线研究上一番之后,也就发现了这折线确实能实现一些边条翼的作用,折线能够拉出有益的脱体涡流,涡流在流过主翼上表面的时候可以实现很大的气动增益。
孙总师前前后后搞清楚了这折线的作用之后,那也是各种佩服得紧:“这设计实在是太精妙了,真可谓是化繁为简啊!边条翼的设计从早期f-5的小边条开始,之后是f-18的s型边条,再到后来便是我们yz-1验证机上面的大边条,本以为大边条已经是边条翼设计的终极,却没有想到陆总师对边条翼的设计才是真的大师啊!之前0111所对边条翼的研究可以自称国内最前沿,现在轻四方案一出,确实让晚辈佩服。”
见到孙总师有如此表现,杨辉倒是笑笑没有多说什么,要说这dsi进气道外的侧折线设计,其实外形看起来和f-35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几乎有80%的相似度。
但考虑到这时候的f-35战斗机还属于蛋白质的阶段,洛马公司甚至连jsf项目的设计招标书都还没有拿到,所以轻四是绝对是不存在任何的抄袭,这只能说是大道三千而殊途同归,只要大家往四代机方向进行设计,那么有一些设计中的巧合也就不奇怪。
就在众人感慨陆总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之奇妙的时候,唯有杨辉和宋总师没有动作,特别是宋总师那边更是紧锁眉头,因为他已经看出这折线在设计中的奇怪之处,这折线虽然起到了和边条翼大致相同的作用,但却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
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宋总师却是来了兴趣,现在这设计倒是挺有意思了……
第819章 原来如此
对于轻四方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设计,它似乎并不能算是边条翼的变种,毕竟不管边条翼的设计会如何五花八门的变样子,但终归有一点是肯定不会有所改变,即边条翼的边条是从主翼前缘延伸出去,那么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边条和主翼必须要处于同一高度。
显然,现在轻四方案的进气道外侧折线和主翼并没有处于同一高度,既然边条和主翼没有在同一高度上,那么这肯定就不能算是边条翼的设计,或许这种设计更应该算成是……
“不对,我说老陆你这设计也并非是什么所谓的边条翼吧,这折线并没有和主翼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这设计就已经超出了边条翼的范围,不过奇怪的却是,两者即便没有在同一水平面之上,但折线所拉出的脱体涡流同样也能够起到类似边条翼的设计作用,对吧?”
随着宋总师在众人都对陆总神来之笔各种感慨的时候说出此话,一时间小小的会议室也猛地安静下来,并且马上就有明白人按照宋总师说的去研究对照大屏幕上给出轻四方案的侧视图,这一看,没想到却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唯有陆总师这时候各种苦笑中,但最终还是对宋总师摇摇头,实在是最后依旧还是没能逃过611这宋老头的毒辣眼光。
要说这次的进气道折线设计,实际上最开始在对这方面研究的时候,陆总师确实是根据f-22进气道折线的设计思路走的,后来才发现f-22的折线和机翼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之上,所以确实可以算成是边条翼的一种隐身修型设计。
但同样的设计放在不同的飞机上,却又因为轻四采用的是下单翼设计,机翼的高度和进气道外侧的折线并不处于同一高度,所有自然就不能算是边条翼的改型设计,但飞机出于隐身的需要,最后又必须要留下这折线设计,于是陆总师只能在设计中任然保留折线,然后才有了后来的惊人发现。
“好了,我就知道逃不过你611宋大所长的眼睛,现在我承认这折线在气动上发挥作用的原理确实和边条翼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涡流发生的原理上其实更加像是被固定的鸭翼。”
此言一出,在整个会议室引起的轰动效应绝对是不同凡响,毕竟刚才众人都还以为这折线是从边条翼进化过来,并且都在佩服陆总师在战斗机气动设计上的出神入化之造诣,但你现在却突然说这不是边条翼的变种,简直是各种打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