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页

就这么一改进之后,这款飞机在作战效率上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员上下的效率有了质的提高,比起黑鹰直升机都是一点也不逊色,甚至后舱跳板设计,直接使得米17有了空降能力,这就和黑鹰的索降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这样的设计就需要改动机身的结构设计,这已经可以算是相大的改进方案了。

但是,杨辉的改进方案又怎么可能是那么一点,随后的米17v5标志性海豚头怎么可以没有?那不仅仅是可以起到优良的整流作用,里面还可以装上大量的机载设备,比如气象雷达,地形雷达,甚至是红外雷达都可以往里面塞。

只有装备了完善的机载雷达系统之后,直升机的夜航才有了可能,要不然就以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还夜航,直接就想都别想。

“不错,这倒是有点儿意思了,这样改进了米17直升机,倒是可以弥补之前的很多缺陷,不过我看俯视图这里的整个动力系统好像也被你做了改进,说说为什么吧!”

俯视图,这是此次杨辉对米17直升机进行的一次重大改进,当然也是必须要有的改进,要不然以之前中航西南内部立项的z-2200发动机尺寸,也没法和bt-117涡轴发动机的尺寸互换,两台发动机的尺寸差距实在是太大。

“我们要完成米17的完全国产化,就不能不考虑国产动力的问题,中航西南内部有立项一款2200马力的涡轴发动机,用在这里就正好。不过我们经过对比之后认为发动机减速装置安放在发动机侧面要更合适,这个和米17使用的bt-117发动机减速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正上方就完全不同,至于说这两种发动机的减速装置的布局方式谁更好,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就不用多啰嗦。”

第716章 这个不行

要是按照杨辉这次提出的方案来对米17进行魔改,毫无疑问是可以得到一款性能优秀的十吨级通用直升机,或者说是十二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也没有问题,毕竟米17这款直升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要比黑鹰大上了半圈。

所以把这两款直升机拿来直接相比较,确实还有些不太妥当,只不过是因为这两款飞机在服役国家干的活、以及任务定位都相似,所以才会把这两款直升机相提并论,但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但陆军航空兵这边就真的会同意引进并国产这款飞机?其实,情况也并不见得就能如此,实在是这款飞机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个对手,并且这个对手还先一步抢占了市场。

“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昌飞和602设计所的直8直升机好像和米17在吨位、尺寸上都差不多,你们现在刚刚把直8做出了眉目,现在是要准备放弃这款飞机?我记得你们之前才放弃了直11武装侦察直升机项目,难道你们是准备全面清仓?”

这下就好看了,包括杨辉、以及之前帮着争取米17国产化项目的全都哑口无言,确实这直8直升机和米17有很多的重合方面。前面说了这米17是在尺寸、吨位上都超了黑鹰直升机那么半圈,而超过了黑鹰直升机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款飞机大量的指标和直8重合。

就这样的项目,要想引进回来确实有些令人尴尬,这或许也是上一位面共和国没有引进米17并国产化的另一个理由吧。

杨辉刚才说了米17的改进方案,若是现在又马上改口的话,就确实有些不太合适,虽然杨辉自己心里面也知道这是重复建设。也就示意一旁的朱总设计师接下这个话茬儿,至少在还没有上马直11项目的时候,朱总设计师也是直8直升机项目的一位副总师,知道的肯定不少。

知道的不少,并且又是亲历了整个项目,这同样也就意味着对这款直升机的一些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

回忆了一些之前的事,朱总设计师这才略微带着一些抱怨:“直8直升机最大13吨的起飞重量确实和米17直升机最大12吨的起飞重量差距不大,但是这款直升机现在只有海军的少量支持,并且因为它原始设计为了满足法国的需求,就和我们国家的需求有些矛盾,所以海军的采购也只有寥寥地几架运输直升机订单,而这样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直8项目持续发展的最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