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页

就冲这一点,杨辉就必须要32个赞:“行,以后西南科工直接接管624所的日常开销,但要是国家的技术预研、核心机研发任务被624拿到手,这些科研资金总该还是国家出资吧?”

现在有什么不清楚的,肯定要自己这边先全部问到位,要不然以上面那些家伙们的无耻,搞不好最后就要整成了啥都由西南科工承担,那才真是成了一个无底洞,天坑一般的存在。

“那肯定是国家的专项出钱。我只是说以后624所的日常开销、科研设备升级由你们西南科工负担,国家或者军队的专项科研项目你们若是能够拿到,自然该怎么就怎么。而且,从今往后,北边若是需要用到624所的sb101高空台,你们可以收取使用费用,并且允许在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基础上盈利,代价则是624所需要把sb-101高空台的设计、建造资料复制给北边,支援北边以后的高空台建设项目。”

就知道最后会这样,西南科工要想拿到624所,国家出于平衡和竞争的需要,肯定要加快扶持北方的航空发动机行业,但也没有想到扶持力度能够这么大,甚至都打算给北边也上马高空台,这可真是够了。

咱们的平衡之术能不能不要玩儿的太溜了,给留下一些机会,让西南科工和北方在部分领域拉开差距也好啊!

第695章 为了绝对话语权

“这一点我们同意,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研发、制造环节中,就只差624所的加盟,为了624所。我们都可以接受。”

难得看到杨辉如此大度一回,甚至连总理都还感觉有些不太适应,毕竟之前西南科工在杨辉带领下,那种虽然看起来颇为大度豪爽,但实际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做法,早就已经给人深刻的印象。

现在连鹰都不用撒,直接就有机会逮到兔子,杨辉居然说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只要624所就够了,这……

“你确定只要624所?”

“我确定,现在就算是把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经理叫过来,依旧会和我是同样的口径,我们不再需要其它的航空发动机相关单位。”

说话间,杨辉是各种气定神闲。有了624所之后,就有了核心机研发能力,再往后的从核心机基础上开枝散叶。

军用加力燃烧式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直接就有二所操刀;超大涵道比的民用涡扇发动机,二所、608两单位都可以做到;涡浆、涡轴发动机现在虽然没有研发任务,但608那边已经是国内技术最强;就连航改型燃气轮机,也能够在420那边展开研发工作。

这已经是全面覆盖了所有类别的航空发动机以及周边衍生,既然现有的技术格局已经实现了全覆盖,那为什么还要再硬往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里面塞新的单位,造成内部竞争有意义吗?

总理虽然不明白杨辉的想法,但还是充分的尊重这一意见:“好吧,我同意,你们的航空发动机业务就按照现在商量的办吧。其实你们现在这体量也不算小了,至少也是占了国内一半的航空发动机行业资源,留给对手的还有红旗厂、黎明厂、东安动力、以及606所,还是能够和你们这边对等。”

当然是对等了,至少现在明面上,北方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科研、制造能力都是有的,而且单位也都是好几十年的老单位,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