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样的改进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这种采用高密度布局才达到130人的载客量,真的能够完全满足共和国、乃至国际市场在2000年之后的需求?
恐怕这还远远不够,高密度座舱布局130人的机型,这也就仅仅是空客a319的级别而已。
“这样的改进也确实能够说的过去,用于开发110-130坐的c75后续型号是可以满足需要的,我看就按照这个方案改进吧!”
对于现在这种情况,虽然没有达到要求的增加两吨推力达到95-10吨之间,但其实也还是够用了,至少杨辉本人已经是比较的满意了。
然而,当打开了增推的魔盒之后,区区的增加到92吨的推力怎么够,温总是现在是站出来高呼着。
在2000年之后的窄体客机这一市场中,大头的一直都是空客a320-200和波音737-700800这些客机,它们仅仅普通布局就有150人,高密度布局甚至要达到180人。
几乎是敲着桌子,温总师直言不讳:“要想正面和a320、b737两系列飞机对抗,c就必须要有150-180座的型号,而我们配套的cg2000最高也同样得要增推到12吨左右才行。”
第635章 cg-2000-3
将原本设计为75吨级别的发动机增加推力到12吨,这样的技术跨度之大,饶是杨辉也有些迷糊了,cf-56系列能够从9吨覆盖到15吨,这是因为人家核心机牛逼啊,一开始用的就是军用大推的核心机,相比之下cg-2000采用的中推核心机就属于先天的定位不同。
作为从中推核心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款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虽然用上了一系列比较激进的技术方案,使得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是相当不错,但这东西真的想达到12吨的门槛,这还真的是有些困难,除非……
“那么温总师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在cg-2000的基础上使用长涵道混合尾喷管技术?”
事实的确如同杨辉所猜想的一样,在温总师看来,要想实现cg-2000系列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2吨的门槛,除了采用刚才说的这一技术以外,其他的是别无选择。
终于还是要走到这一步了,不过杨辉也并不为此感到失望,要是真的能够给cg-2000发动机开发到这一推力级别,其他的也就别无所求了,差不多对整个中推核心机的开发也就是全部完成了。
所谓长涵道混合尾喷管技术,就是指的是通过延长外涵道机匣,一直要到发动机的尾喷管处,这就和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通常使用的外涵道、尾喷管平行排气技术有了很大的区别,说的直白一点:这种技术开发的就类似一台没有加力燃烧室的军用涡扇发动机。
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外涵道的冷气、内涵道的高温燃气通过掺混器混合到一起,和传统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冷气、热气分开排放有了很大的区别,这带来的好处则是非常之多。
首选,混合排放可以使风扇的效率显著提高,不管是处于大功率输出的飞机爬升阶段,还是空中的经济巡航阶段,它都有很好的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