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为什么c-75要用这样强大的发动机之缘故,要不然c-75这种小身板用增推之后的无加力涡扇9就够了,哪里还有cg-2000和cf-34-3的事儿,在上一位面的庞巴迪、巴航工业进军窄体干线客机时,定位的就是737-100级别的,但发动机推力也就是cg-2000这样。
也就是说,即便是改不动动力系统的情况下,只要不考虑高原起降性能,现在的c-75就是可以进行拉皮,妥妥的可以达到737-100级别,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这种改进方案并没有什么太大前途。
要知道当年的737-100也仅仅只是出售了不到100架的规模,真正让737大卖的还是要数737-200系列,也就是说载体干线客机没有120座的载客量,那就是绝对的异端,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
这些都无不表明,即便现在对c-75进行拉皮达到100座也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737-100的前车之鉴就是必须要考虑的,这种100座大支线、小干线客机市场至少要等到新世纪到来之后才会成熟,现在c-75一头扎进去还有些太早。
不管杨辉怎么思考,最后的结果都表明c-75现在的定位是最好、最有可能快速打开市场一炮而红的机型,至少现在的市场上还没有和它定位重合的机型,加上其强大的高原起降性能,也还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了。
一路的思考却又是有些歪楼了,现在西南科工和西飞那边的合资公司还在组建中,具体情况还的要看这次回国之后新公司组建进度,若是速度够快的话,说不定就能看到75的总装下线。
而同样的,这边一行人也终于飞抵了巴西,在这里又是一家和西南科工关系匪浅的支线客机制造商,不过,这次谈的项目和客机倒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580章 民煮的速度
同样是来巴西,这次又相比起上次来的时候要轻车熟路太多,也不需要等巴西政府方面的接待人员,西南科工驻扎在巴航工业技术、管理人员早就派来了代表。
刚走出机场,外面就有人瞄准了杨辉带着的这一队人马,实在是黄皮肤、黑头发在这里还是太显眼了。
迎面就冲过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而这人杨辉还真就认识,说来还是杨辉亲自挽留下来的人才:“王成对吧!你这次亲自来接我,想必是心里想通,眼里也看明白了吧!”
听过了杨辉这话,这位可是表现出一副怪不好意思的样子,不过年轻人脸皮也还够厚,仅仅一瞬间之后就恢复了男儿本色。
“杨总您这是哪里的话,我那时候不也是迷了心窍嘛,以前在国内待着没有见过世面,自然是不知道自己想的有多天真,把国外想的太美好,现在亲自到资本主义国家走了一糟之后,这才发现不管在哪里都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美好,我们国家有自己特点,不能按照西方的那一套来硬套,所以不管从哪里说都是难啊!”
能看得出来,这位在到了巴西之后也是经历了很多,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悟”,所以还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言非虚啊!
对于这种经过了大彻大悟之后的人士,往往他们的心智更加坚定,这就好像是一棵树被砍过一刀之后,长出来的疤痕总是要更加坚硬一些,像王成这种在去年发生帝都大事件之后有很大反应的公司员工还有很多,特别是杨辉之前指示抢先从帝都摘出来的大学生则更是如此,这些人都被杨辉派到了西南科工的各种驻外技术服务单位中。
前前后后算起来好像也有好几十号人了,就是不知道有多少是像王成这种看透了情况之后的迷途知返者,这些杨辉还真就没有来得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