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情况就是我们现在中机身研制进度大概会在今年秋季出图,这是我们和诺斯罗普合计了之后得出的进度计划,应该还不存在能够再加快进度的可能,所以……”
听到“九月”这个时间点的时候,杨辉就感觉有些头疼了,在六月就要和诺斯罗普说分手了,怎么可能还继续等到九月,到时候诺斯罗普撤走了专家之后剩下的一些中机身结构设计工程该怎么才能完成?这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战机的结构设计可不是那么简单,歼18项目绝对不能再超重了,若是结构设计的太重就肯定不行。当然,若是有足够的自信就可以像苏27那样给飞机的翼梁进行打孔作业,从而做到给飞机的减重,但这种方式说到底还是在结构设计上做文章,它不是西南科工能够打的主意。
“好吧,这个问题我们先放在一边,还有其他的对诺斯罗普依赖比较大的技术项目吗?比如我们现在和诺斯罗普合作的dsi进气道项目进展,都说来我听听,我们现在需要提前做打算。”
说到最后,杨辉甚至直言不讳的说到他对诺斯罗普的担心,但于总师从来不关心杨辉哪来的消息,既然问到了这里,他就按照问的问题回答。
“其他的方面就并不是太多,机载计算机方面因为国家之前为十号工程的配套,所以早早地上马了数字式机载计算机,所以这一点就不用像当年研制yz-1验证机的时候,当年我们只能看诺斯罗普的眼色办事,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至于dsi进气道项目,前不久也拿到了全部的技术数据,进气道鼓包是根据我们的涡扇12发动机要求的进气量设计,新的进气道可以满足进气量的110%进气,这些多出的10%进气量一方面为以后涡扇12发动机进气需求超标准备,另一方面则是用来供应机载au辅助动力系统。”
原本揪心不已的dsi进气道技术居然是这个时候最不用担心的技术,这让杨辉也是哭笑不得,但这样也好,至少也算是回到总公司之后的第一个好消息,是该高兴高兴。
第532章 合作项目还不少
面对着歼18研制中的各种技术难点,这让杨辉也是相当的头疼,况且他还必须要在最近的时间想出解决方案,没有了诺斯罗普的歼18到底要怎么继续下去,这是西南科工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问题要是不管,让技术人员硬啃,用时间、资金去堆肯定也可以解决,在一点上面杨辉是一百个放心和肯定,但问题不管是现在的西南科工、军队、还是歼18,大家都没有这多余的时间用来技术攻关,为了保证进度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替代诺斯罗普的单位。
东方不亮西方亮,北约不亮华约亮?和美帝闹翻了又去找老毛子来协助设计?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意思,上一位面的611所枭龙战斗机就是这么过来的,一开始和美帝格鲁曼合作,后来由于帝都大事件告吹,然后就找到了毛子前来接盘,最后终成一代魔改工程中神器。
但这种路子明显不适合现在西南科工走,首先就是这歼18完全和苏系战机没有了一点儿关系,找到毛子来合作恐怕起的帮助也不会有太多,其次在于现在的歼18的结构设计问题是必须要在今年就解决,毛子现在还没有上一位面开展枭龙项目的时候那样落魄,恐怕也只能是请来了一帮大爷。
所以,不管是北约还是华约国家,从现在开始,这双方都是属于靠不住的那种类型,歼18的研制只能靠国内的技术完成,就算要再找一个合作单位也只可能是在共和国国内找,这样才能算是看得过去,并行得通。
所以,杨辉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次同样参与了歼18项目竞争的对手:洪都,找到洪都来协助歼18的研制,这才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子,毕竟这洪都在陆总师的带领下还是很有些技术能力,双发机的设计经验虽然不多,但也还算是勉强比西南科工好一点。
再加上洪都本来就是研制强击机起家的(强五这种强击机吧,其实已经算是战斗攻击机了,这家伙在设计之初就有战斗机的身板,还能够进行超音速作战,不管怎么看它都是一种早期的战斗机攻击机设计),现在的洪都虽然在新歼的竞标中失败,但洪都也算是在同意大利马基公司的合作中学到了一些技术。
如果说西南科工和诺斯罗普学到的是走精确弹药攻击的高成本路线,那么洪都和马基公司合作中学到的就是如何利用优秀的机载辅助设备(如常规弹药着弹点计算机)实现使用常规弹药“精确”攻击,虽然不能达到真正的精确制导弹药的精确度,但至少要比以前共和国的老一代技术强上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