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ef-111电子战飞机那样的电子战飞机吗?这听起来倒还有些意思的样子,能够对那些有特殊电子特征的目标实施打击就已经是一次相当大的突破,电子战飞机最首要的作战目标应该就是地面的雷达系统,能够攻击、瘫痪敌方的雷达系统,这就是一个零的突破,也是一种比较容易达到的设计目标。”
29所的所长也不是庸人,人家既然是专门搞电子对抗的研究所,对杨辉的想法还是能非常清楚的理解到,并且还快速的给出了方案可行性评估,单是这一点就已经够了。
“没错,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款在歼18战斗机上面改进而来的电子战飞机,以西南科工现在的航空电子技术水平来看,仅仅只需两位飞行员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对地电磁信息压制操作,而正好双座的歼18战机也是我们西南科工必须要开发的。”
对于电子战飞机到底是两人机组好,还是四人机组更加优秀这种问题,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在杨辉看来还是要看飞行平台的设计是怎么来的为设计出发点。
美国的ea-6改进自a-6攻击机,设计原型本来就是并列双座位,再往后面继续加上两个座位当然就没有问题,但那些原本在设计上就是串列设计的战机,比如f-4战斗机,你就是想破头也不可能再装上第三个座位。
美帝的f-4g设计的时候年代早吧?那时候的美帝电子工业再怎么先进,现在的共和国技术水准来看,肯定也是可以达到的。
f-4g电子战飞机都可以在伊拉克战争中大发神威,带着反辐射导弹打的伊拉克地面雷达不敢开机,自然也就表明这种思路设计的电子战飞机还是很有作战能力的,现的西南科工在歼18的基础上开发双座电子战飞机,当然也是很有必要了。
“歼18基础上研制串列双座位电子战飞机,初步评估之下,我感觉是挺有前途的一个项目,你们西南科工这边甚至不需要对机体做太多的改进,反正都要设计双座的歼18战斗机教练机,这并不会更多的科研力量分散,更多的只需要我们29所在机载电子战吊舱上面下功夫,对吧?”
对于这一点,杨辉没有给出任何的反驳,按照他的意思本来也是这样打算的,使用电子战吊舱的方式外挂电子战设备,甚至杨辉认为连吊舱工作的电源都要尽量依靠吊舱本身维持,比如通过吊舱前端的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这也是很多耗电巨大的吊舱通行做法。
“我们的歼18共设计了13个挂点,可以用于挂载电子战吊舱的大概是三个重型挂点、以及两个翼尖吊舱,这五个挂点应该足以满足29所用来安装完善的电子战系统了,对吧?”
虽然说得是问句,但杨辉这一方案明显是不容置疑的,给出这样的五个挂点已经相当大的让步了,要不是歼18的挂点多谁敢这么任性,你看看若是洪都的变后掠翼方案,它敢不敢这么潇洒地让出五个挂点来!
第523章 双座机的多用途
使用了吊舱方式进行电磁攻防作战,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大幅度减少设计双座歼18电子战机时的麻烦,更多的还可以做到模块化设计,将有着不同作战目标的作战功能集成到一起。
众所周知的一点是电子战飞机最主要的攻击目标就是雷达,而雷达这种东西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又分不同的波段,比如长波雷达就是用于地面空战指挥、甚至是国土警戒;而中波段雷达则是战区要点警戒,或者区域防空导弹(爱国者、红酒、s300)这些家伙们的空中搜索;而要说短波雷达,那东西则是用于战斗机上面的机载火控雷达。
总之,不同波段的雷达之间会根据他们各自的探测距离、精度的不同,又会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要实现对这些不同波段的雷达全面覆盖性干扰,不仅需要能够分辨出敌方的雷达波段,还需要强大的对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