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页

为了大欧洲航空工业的未来,欧洲才有了联合研制新一代联合战斗机的想法,这就是台风战机项目的开始,而其间法国的退出项目,又自己整出了阵风战斗机的事都是众所周知的。

作为八十年代开始着手调研、评估作战需求,九十年代初期才制造出原型机的台风、阵风,已经算是比f-14、f15、f-16晚了十多二十年的小一辈,在美帝都开始了f-22的研究的八十年代末,欧洲人肯定不会还局限于研制一款f-15那样的早期第三代战机,这才有了欧洲人开始了对第四代战斗机的研究。

没听错,欧洲在研制双风的时候,最开始就是大言不惭的叫嚣他们研制的是第四代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和f-15、苏-27之流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新一代战斗机,欧洲双风在设计中就提出了更高的指标:首先,鸭式气动布局带来的机动性要超过常规布局的老三代机、全新的数字式航电设备也要更加先进、人性化,最重要的是,它还要有局部的隐身能力傍身。

靠着这些远远要比老三代机优秀一些的技术,欧洲人宣称他们是在研制第四代战斗机,要真的说起来,这欧洲双风的确要比老三代机更加优秀,若是没有f-22这种东西的存在,按照欧洲双风的技术指标也的确能和老三代机拉出一个代差。

在f-22之前的欧洲双风的影响力也是相当的大,在那个疯狂的八十年代末在,伴随着欧洲在新一代战斗机上的大动作,连苏联人都被带进了坑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苏联的米格144工程,同样是被苏联宣称是新一代战斗机,同样是鸭式气动布局,同样也是局部隐身设计,这样的工程项目,你很难说它没有受到欧洲人的影响。

眼看着已经把苏联人都带了进去,似乎欧洲制定的新一代战斗机指标就要成为普世价值了,然而,欧洲佬还是少算了美国爸爸的逆天,美国爸爸的f-22一出,欧洲所谓的第四代战斗机就成了一个笑话。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双风改为三代半战机的定位。

这也是三代半战机划分的由来,虽然看起来很令人悲伤,因为老欧洲在军用航空工业上的日渐没落,甚至连给自己战斗机划代的权力都没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欧洲确实已经开始没落了。若老欧洲真的还有较大的影响力,美帝完全可以在新世纪重新给战机划代的时候给欧洲双风一个台阶下,把双风划为四代机,从而也能更加名正言顺的把f-22说成五代机。

若是真的能这样来划分战机,相信这要远比美国佬自己为了面子搞出的那一套新五代划分法靠谱,但美帝为啥不这样做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帝不想承认欧洲双风对美系老三代机的跨代优势,一切的一切还是因为美帝的面子在那里摆着。欧洲作为小弟,给你算个半代的优势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你就别一天总想到的寸进尺啦。

欧洲双风被划成三代半,自然还是在于它在技术指标上的确要比老三代机优秀一些,而之所以要优秀一些就在于这三代半战机已经开始注重局部隐身设计,这是老三代机所没法达到的一点。现在,共和国的新一代战斗攻击机作为和欧洲双风同一时代的产品,那怎么的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咱们也必须要有局部隐身能力啊!

“我们这次之所以要单独进行汇报,在于我们西南科工方案已经和其它单位的方案在设计思想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其它单位还在瞄准美苏两国的老三代机为目标的时候,我们要赶超的目标已经变成了欧洲联合战机计划。”

欧洲联合战斗机计划在八十年代末期或许还没有对公众公开大部分的信息,单对于各国的同行、军队已经是属于半公开的存在,鉴于这些年共和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欧洲联合战斗机项目已经被共和国所知道。现在突然一听到西南科工方案的目标是瞄准欧洲联合战斗机技术水平而去的,军队和科委终于不能继续淡定下去了。

第507章 隐身

“你们这次的目标是瞄准欧洲联合战斗机这一级别,可你们在技术上又要准备如何做到这一点,现在欧洲宣称联合战斗机是第四代战斗机的级别,要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如何做到?”

这种颇有些吹牛逼味道的话语,就连一项比较看好西南科工的海军都有些不满了,对于西南科工这种想要为军队提供优秀战机的心情肯定是理解的,但有的时候还是要量力而行。这一点是海军这些年最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基于这种量力而行的出发点,海军装备研制一直都是小步快跑的进行,直到现在也的确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如此,刘司令对于西南科工这种浮夸之风就有些不满意了,在刘司令的眼里,西南科工是一家很不错、很务实的单位,而且现在还正在快速地发展中,或许是这些年发展的太快,让西南科工上下的心气优秀浮躁,作为西南科工研制的装备的最大使用方,海军很有必要提醒一下。

“能目光长远一些肯定好的,但你们也不要看的太远了,现在还是需要符合一下我们国家当前的实际情况,要让新歼达到欧洲联合战斗机的水平显然是还不够的。按照我们之前提出的技术指标,再加上你们这次提出的两点补充指标,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