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

光电雷达算是光电侦查设备中的一个大分支,以西南科工在研制‘炮侦1’的时候积累的光电系统整合能力来说,只要再有两三年时间,拿出一套可以使用的光电雷达也不是不行。

但杨辉并不可满足,这光电雷达虽好,但这东西只是对战斗机空对空作战的时候有很大的用处,或许现在的是好工程能用上它。

但现在西南科工提出的新歼方案是一款需要考虑对地、对海攻击的多用途战机,在这种战机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光电雷达,还需要机载红外瞄准系统。

所谓机载红外瞄准系统,这东西就是为多用途战机执行精确对地攻击时所配置的一种侦瞄装置,比如:蓝盾、达摩克利斯、狙击手等等型号。

通过这种吊舱式的设备装在战机的专用挂点上,就可以对目标进行红外成像侦查,那种通过座舱中的多用能显示屏看到地面目标的红外影像的技术,大部分都是通过机载红外瞄准吊舱实现。

看到并确认了目标之后,就要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攻击,使用红外制导炸弹精确打击的时候就需要红外吊舱发射一束激光为制导炸弹进行目标指引,这也就免除了早期使用红外制导炸弹的时候还需要特种部队深入敌后,去给炸弹进行红外指示的麻烦。

可以说红外瞄准吊舱就是多用途战机对地进行精确打击的必备之物,若是新歼没有红外瞄准系统,就不要想什么对地精确打击的问题了。

“这到是一个问题,这几年之内的确很难再有无人机的型号研制任务,你们这支队伍来之不易,肯定要想办法保留下来。不知道你们研制‘炮侦1’的时候有没有对光电观瞄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若是可能的话,我们需要研制一套这样的光电观瞄系统。”

杨月对这种技术性的问题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能力,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单独的光电观瞄系统,是类似于光电雷达的那种东西吗?若是这样的东西,我们或许可以进行研制。”

第473章 系统内置

研制光电雷达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但这时候的新歼更加需要的却是对地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对地的红外导航、瞄准系统和对空的光电雷雷达有这不小的区别,但这个时候的杨月会将这两种东西搞混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光电雷达这东西已经出现了好多年,甚至在八十年代的一些第三代军用战机都有使用到这种设备,比如:米格29、苏27就是将光电雷达运用到整机上面的先驱,相比比之下八十年代北约国家的第三代战机因为出生的有些早,都没有用上这种高大上的东西。

也就是说,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光电雷达这种东西已经出现并批量入役,对于这种先进的光学探测技术,杨月还是知道一些的。杨辉说要在新歼上面使用到一套在光电观瞄准系统,杨月很自然就想到了这种东西。

至于说杨月为什么没有理解到杨辉的意思,这就要说到红外导航、瞄准系统的历史,这东西出生的时候就要比光电雷达更晚一些。一直都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用于挂在战机上的红外导航、瞄准吊舱才研制成功并投入现役,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第一代系统:蓝盾。

这套蓝盾系统由两个吊舱组成,一个是前视低空红外导航吊舱、一个是低空激光瞄准吊舱,这两种东西可以一起使用从而达到夜间低空精确对地打击的效果,若是白天的话,就可以只使用红外瞄准吊舱,同样也能做到指示制导炸弹进行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