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页

“杨总啊,我也知道你的意思,对基层的工人问题,几乎是所有国企都有的通病,想必西南科工当年也有这种困扰,一句话,西南科工是怎样处理的,我们420厂就怎样办。”

听到这边刘副厂长肯定的回答,杨辉倒是颇为高兴,至少已经在一个方面有了共识。

但杨辉知道后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就算和420厂双方都协调好了,国家高层的态度也同样要考虑。

唯一让杨辉感到放心的则是现在的420厂对于谁来说都是烫手山芋,一说到有西南科工来接盘,恐怕420厂原来的上级单位高兴还来不及。

话又说回到对人事的调整方面,刚才也仅仅是对420厂的基层工人的去留有了共识,真正令人头疼的是420厂的高层。

“那好,既然420厂愿意按照我们西南科工的具体情况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按照西南科工的情况来办。”

所谓按照西南科工的情况来办,那对420厂的高层来说就绝对是要被清洗三分之一。

西南科工同样作为三线工程,但地处偏僻本来以前人就少,很多行政人员都是技术人员同时兼职。

那个时候虽然各种官帽子很多,但当官的都是身兼数职,后来杨辉上任之后就各种小改不断。

比如那种身兼任数职的管理人员,将很多的官帽子都合并在一起,由原来的一人数顶小帽子变成一顶大帽子。

如此不仅精简了机构,同时还优化了高层人员,一些原本是技术人员兼任行政人员的统统都不再管行政。

反正这些年西南科工的项目不断,对技术人才缺口大,就算有些想法的人,在海量的技术问题砸在头上之后也就没有太多别的心思了。

加上这些年西南科工资金状况良好,对职工,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各种待遇不错,也就让西南科工的很多行政人员愿意做回自己的老本行。

于是就有了现在西南科工的行政管理人员数量奇观,那绝对是全国范围内所有国企中,行政人员占单位所有职工比例最少的。

这些情况在西南科工行的通,那是有各种历史原因和机遇造成的,但要让420厂做到西南科工这样……

要知道这420厂那可不同于西南科工,人家420厂是绝对在省城这样的繁华地带长大的单位,特别是行政人才最爱这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