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211作为大涵道比二十吨级涡扇发动机的先驱,风扇直径也不可避免的增加到了2米,这个时候再使用实心风扇叶片那就不行了。
实心风扇叶片的叶片重量加上离心力,会超过钛合金叶片的机械强度极限,若是执意使用实心叶片,就会导致风扇在运转中受到强大的离心力作用而断裂,这将是一起重大的发动机设计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罗罗就不得不选择把叶片做成空心蜂窝结构,然后再加上一层薄薄蒙皮。这种结构就大大的降低了叶片的重量,但这降低叶片的重量主要原因可不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而是为了能够减小风扇运转时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
当然,在使用了这种空心设计之后,罗罗又在风扇的叶片形状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从而有让这叶片的抗外物冲击能力提高、喘震裕度提高、减少叶片数量等等诸多优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八十年代流行的空心风扇叶片都是因为风扇的直径太大的原因,若是风扇的直径不是太大,采用这种设计那完全就是一种浪费,而现在这款75吨级的大涵道比涡扇的风扇直径有必要达到两米吗?
完全不可能,就算做到了两米的风扇直径,一款小型支线客机的机翼距离地面安全高度也不可能使用这种大直径大发动机。
这就有了劳斯的最后一句轻飘飘的结论,虽然是合作伙伴,但劳斯依然只会说结论,而上面说那些为什么这样做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不会说的。一方面是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则是处于保密需要。
“七吨级别的涡扇发动机直径最多也就不过超过15米,不说我们自己,就是作为我们的对手rb715发动机风扇直径也就是145米,这一数量级别的风扇直径正好还可以实心风扇叶片而不会断裂。”
第438章 发动机命名
关于tu公司方面制造的大直径涡轮风扇发动机为什么会采用实心钛合金叶片制造,人家就一句话“罗罗的rb710发动机、按通用的cf-34发动机也是这种设计。”这让杨辉只能是默默地记下这一点问题,回二所之后让科研人员去破解这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该正式给这款发动机一个编号了,现在我们称呼它‘大涵道比小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肯定是不行的,马上都要准备参与招标了,我们在命名这方面倒是有些落后。”
劳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而直到现在西南科工也没有提出商量一下这发动机命名的问题,劳斯现在终于等不及了,它迫不及待地问了出来。
而这款发动机的编号问题,从杨辉乃至整个西南科工都没有去想过,以前共和国的航空发动机编号都有军方给,再怎么也轮不到科研单位来操心。
这次西南科工也习惯性的没有管这事,但问题是这次的发动机研制他不是军用的,这民用航空发动机甚至都没有国家的投资,自然这编号命名的事儿就不归军队管。
现在劳斯提出这问题,杨辉本来是要直接回答一句“有军队给编号”,幸好最后杨辉又想起这款发动机的特殊之处,貌似这命名好像还真就不关军队啥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