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虽然比rd33少一级,但这丝毫不影响新压气机的效率,这一切都要拜吴老强大到逆天的设计能力,毕竟是研究叶轮叶型设计多年的老研究了,新的叶轮设计完全按照吴老的三元流来设计。

整个压气机效率比之rd33压气机效率一点也不低,在高空飞行中的效率损失又比f404好,可谓是充分吸取了两款发动机的教训。

高压气机的设计不仅仅是有高压转子部分,压气机中的静子设计也非常重要,没有静子的整流,上一级的叶轮传来的气流就是比较紊乱的,对下一级叶轮工作非常不利。

为了整流,就发明了静子这种位于前后两级叶轮之间的装置,静子通常固定在压气机机匣壁上不需要转动。

这种设计很不错,但也有它的缺点,由于发动机不同的推力工况,会造成不同的发动机转速、压气效率,甚至不同的空气流量,这时候固定的静子叶片就不能随机应变,效率损失比较大。

于是通用公司就发明了可调静子,通过静子固定圈的小范围转动来改变压气机叶轮叶型,从而做到随机应变,这东西和共和国得到的涡喷7是同一时代的东西,那时候的苏联自然不知道美国人发明的这种东西。

这就导致共和国的涡喷7、甚至涡喷13都没有使用过可调静子,好在共和国又从英国引进斯贝202发动机,从斯贝202(涡扇9)发动机上学到了可调静子的设计。

在这种情况之下,吴老为了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保证各个高度、各种推力工况下都有比较好的性能,直接就用上了可调静子设计,前三级静子叶片都做成可调设计,这也算是核心机中的一次大胆运用新技术。

第390章 新的技术

高压压气机的设计是整个核心机工程自主程度最高的项目,完全没有任何对外成品技术的参照、山寨,但最后的设计性能测试确出奇地好。

翻过对高压压气机结构设计简介就是压气在这几个月时间测试中得到的数据,虽然不是太详尽,但压气机的大致性能已经有了摸底数据,单是最重要的海平面空气流量数据一项,就足以让杨辉可以大笑三天不止。

整个高压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已经达到了522kgs的喜人成绩(上一章要求的60kgs是我计算错误,能达到那个级别的核心机都可以直接发展f110这一级别的大推力发动机了),这数据意味着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款核心机已经算是所有第三代双转子中推发动高压压气机最好的。

美国的f404、f414出自同一核心机,空气流量只有47kgs;法国偷师美国技术而发展的88,其核心机空气流量比之f404还不如,整个88早期型号才45kgs啊不到的空气流量;毛子的rd33好一些,采用了9级叶轮,将核心机空气流量控制在了513kgs。

现在冷不丁的冒出了高达522kgs的高压压气机,这就表明至少高压压气机性能上,现在已经追赶上了世界水平,有了吴老这样的大牛人甚至还堪堪超过世界水平那么一些。

这就是技术预研的威力,通过从最基础的技术底层攻关,每一项技术不需要都要比国际水平高太多,只要能超过一点就算是进步。只有当每一个基础部件都有进步之后,最后总装出来的整体才会给人最大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