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仅仅只是从外面看,觉得只是后机身放大了一些,那就大错特错,后机身的设计是由歼教七a研制时从0132借调过来的那些技术人员从新设计的。

关于老歼七、甚至歼教七a的后舱设计,可以吐槽的实在太多,歼七在设计中有个很大的诡异之处,就是这款飞机在换发动机的时候相当奇葩。

想要维护发动机?对不起,你需要将整个后机身全部拆掉,一直拆到主翼翼根处,然后才能看到一台发动机的真身。

这就是相当大的一个缺点,在大多数飞机都是直接采用发动机快卸设计的时候,老歼七的这种设计简直反人类,拆掉整个后机身所需要的工时绝对不少。

苏系发动机性能本来就不怎么样,维修的比较频繁,你还给设计出这样的后机身舱段,这对军队伍的战斗力绝对是相当大的损害。

另外:战时的维修保障怎么办?飞机的出勤率怎么办?甚至往大了说,由于维修所耗的工时多一些带来的飞机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居高不下怎么办?都绝对是毒点。

好在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由二所和0132厂借调而来的这些技术人员一起合作,新的后机身设计横空而出。

采用三块式结构设计的发动机仓,在取放发动机的时候只需打开舱盖就可以直接看到发动机和机身的连接处,拆装发动机速度比原来的老歼七快了至少十倍还多。

当然在机头侧前方的可拆卸式加受油锥,则是共和国和军用飞机的第一例,这才是歼教七a战斗机以如此之小的身板做大航程飞行的秘密。

第324章 黎明厂,你能做到吗?

试飞员是试飞歼教七a已经有上百小时的老司机,这架歼七四虽然看起来和歼教七a有些区别,但这都不是问题,大同小异。

坐上飞机,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甚至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毕竟这款飞机所装备的涡扇10要比涡喷7强太多,在性能上已经是天攘之别。

发动机再次启动,试飞员明显能感觉到这款发动机所积蓄澎湃的力量,毕竟是达到了72吨的最大推力,甚至现在听到的发动机咆哮声都要好听太多。

带上氧气面罩,防护性能相当不错的美式抗载荷服,显得这款歼七四战机和共和国以前的战机有很大的区别,但当试飞员抬起手,翘起大拇指示意自己要起飞的时候。

杨辉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东西,白色的毛线劳保手套,这东西简直是毒瘤啊,盘旋在共和国海空军航空部队几十年,破坏了整体的科技感,这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