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页

但这两人并非是亲密、默契的战友,他们是战线对面的敌人,在两架飞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完成背靠背的姿势,最近之处的飞行员座舱之间不过半米而已。

半米的距离,可以清楚了看到对面飞行员的面孔,甚至能感觉到对方的目光,同时抬头,举起手来,翘起大拇指,这是两位飞行员之间的肯定。

这一刻又是那么的短暂,甚至一秒都不到,两架超音速飞机擦肩而过,同时又默契的不分先后同时改平,拉起,占据有利高度,准备下一次的攻击。

第一次的交锋已经过去,两人都对对方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了解,这可能是一生都难得的队友,但现在造化弄人,他们是敌人。面对敌人,需要穷尽全力。

加速爬升,涡喷七发动机暴露出问题,毕竟推力还是太小,若这次的发动机是涡扇10,那么这次在爬升的比赛中肯定能稳赢,现在是涡喷七……

虽然打开了加力,但任是力有不逮。

当然,在爬升的比赛中,米格23也没有占到先手,由于刚才是在低空战斗,飞机后掠角在最小角度,加速爬升阶段却成了不利因素。

第297章 同门相残(二)

在这比赛爬升的阶段,一开始双方都没有占到上风,安瓦尔的歼教七a发动机动力不足、别连科夫的变掠翼角度还处于最不利于爬升的阶段。

米格23采用变掠设计,机构复杂,但带来的全高度适应能力却是相当强悍,老鸟的优势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米格23比不上f14先进,f14可以由电脑自动控制,根据飞行高度实时自动控制后掠角,始终使飞机后掠角处于最适合飞行的状态。

但别连科夫有娴熟的技术,他能有效的弥补米格23技术落后的弱点,目光死死地盯着前方从未移动,但手上的活却没有停下。

飞速地拨动每一个开关,十多个按钮依次按下,翼合中的活动机构终动起来,机翼神奇的开始变动后掠角度,从最开始的18°40′后掠角开始,变为47°40′后掠角任然没有停下,继续向后增大后掠角度,直到达到最大的74°40′,才终于达到了最大后掠角度。

飞机截面一下就变小,变为标准的三角翼布局,三角翼布局在速度的比赛中,从来都是占据着上风,这毫无疑问。当后掠角变到74°40′的时候,别连科夫终于笑了,三角翼布局飞机之间的战争要开始了。

别连科夫的高度开始不断的增加,安瓦尔的高度却因为发动机不给力的缘故,开始后劲不足。

糟糕,爬升速度开始降低,若是再继续爬升肯定会失速,现在必须停止爬升,从新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