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太好了,我们就等着这个项目能继续下去,国内已经给出了底线,只要这次生产线能够在巴基斯坦建立,我们最低限度都要生产200超七架。”
果然,巴基斯坦的需求不小,就这两百架的订单就足以维持巴基斯坦生产线以最低生产速度生产五到八年,再加上沙特的订单,恐怕巴基斯坦的超七生产线建立之后,生产到2000年都是可能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利好消息,杨辉觉得就凭借着这个订单,杨辉就可以直接将他们带回基地去商谈生产线的具体事宜了,海军方面的问题,只需要知会一声也就行了。
当然了,这又是肯定是不行的,帝都这边还是要给些面子,各个部门的拜访恐怕还少不了。海军方面想来也是必须要去商量一下,海军的现在还有5000万美元的护航费没有拿到,现在恐怕是等的望眼欲穿。
当下杨辉也不磨叽,领着谈判队伍快速的到各个相关部门去走了一圈,而相关部门现在看着这么大的一波外国人,也不敢作怪,老老实实的将各项手续批文办好。
帝都的事算是办好了,杨辉完成了一个人负责跑部的壮举,带着好几十人的队伍,加上无处不再的外交部,没办法又专门安排了一架民航三叉戟客机,整个队伍一起运到基地去进行考察生产线。
第231章 国情、厂情如此
尽管只是一架民航飞机,但是依然是飞到了基地的机场降落。直接降落到基地的机场多好,至少不用再多走一截陆路。
安顿好谈判团队,杨辉这时候和外交部的几位来到了一所,在这里基地的经理大会将再次召开,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商量一下如何招待这些来考察生产线的外国队伍。
走进会议室,人还是稀稀落落,经理会的十人,现在到的也只有七人,其他三人是实在来不了,所以加上杨辉和外事部的两位,与会人员也才堪堪突破到两位数。
主持会议的依然是白所长,这位不搞技术的所长就得要负责起这个时候的工作。看到杨辉回来了,白所长挺高兴,但是现在不是叙旧时候。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原因大家也是知道的:我们的生产线出售问题,现在我们的生产线出口批文已经拿到,这次沙特和巴基斯坦就是来考查我们的生产线。”
大致介绍了这次沙特和巴基斯坦这一大波人前来的基地的原因,白所长随即又得要介绍一下这两位外事部的人员。在八十年代只要有外国人出现在共和国,外事部都会格外关心,而这次的一大波外国政府、军队高官来共和国,外事部肯定是不会当没看到。
当然外事部实际上也不容易,被说是堕落了成了被打断了脊梁的奴才,杨辉也不便评价,但是国内规定了这项规定,只要它不是只针对航空工业,杨辉也没办法去反抗,咱还是接受好了。
外事部虽然大多数都有些毛病,但是不妨碍杨辉能找到一两个还算不错的工作人员,比如说这次的两个随行外事人员,那就是杨辉在上次接触到的,感觉人还不错。
事实上这两人确实不算是太恶心,说话也没有那种不经大脑的样子:“大家好,我们是外事部派来随行谈判队伍的工作人员,主要就是让这次的国外谈判队伍不要看到他们不该看的,不要破坏了共和国对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