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机可以起飞!”
接到命令的三号机早已准备完毕,飞手将发动机推力给到最大,随着刺耳的咆哮声,三号机以比前两架更短的距离升空。接着是大仰角爬升,这款航模受限制于材料问题,推比没能达到多高,不过还是有07,因此同样满载情况下能够有较大的迎角爬升。
看台是上的人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大迎角起飞现在才测试吗?”
“没错,测试安排的就是最后,现在看来这个大迎角起飞性能算是达标了,就按设计的角度起飞就可以了。你们现在快看刚才起飞得那两架飞机,9点钟方向高度5000米!”
随着于总师指引,唯一的几台专用望远镜移动过去,通过专用的高倍望远镜能够明显的看到飞机还在试图继续缓慢爬升,但是很明显爬升的非常吃力了,受限于航模的机体大小,还是没法飞到太高。
一旁的观察人员看到了航模的飞行状况,明显算是到了极限高度了,下令放弃继续爬升。接到命令的飞手马上将航模飞到3000高度,这个距离比较安全。
“你们这个航模已经飞的够高了一般玩航模哪里会飞那么高,肉眼都看不到了,实在是太小了。”
听到这边抱怨飞的太高看不到,于总师笑着说。“那好,就看下一个吧,下一个就能用肉眼看到。”
仔细观察,突然有人惊呼“尾旋!”
仅仅两个字就道出了最后一个测试项目,尾旋,只有查清了尾旋是怎样进入的,才能在飞行手册的飞行包线中划出禁区,航模进入尾旋比有人飞机更加危险,因为飞手不是飞行员,改出尾旋几乎不可能,所以航模都是禁止进入尾旋的。
飞机旋转几圈后,进入了尾旋发展阶段,这时候航模的重力与其阻力平衡,下降速度保持不变到达尾旋平衡点。
现在就是改出尾旋的最佳时机,需要耐心的注意飞行高度,飞手听着旁边报过来的高度数据保持操纵机构都在正常的位置。听到飞机到达了预定高度,飞手马上将发动机放到慢车。推杆到底,瞪反舵。但是依然没有用,没能改出尾旋。
常规方法已经使用了,航模还是没能停止螺旋,现在航模高度已经来不及再次想其他的办法了。只能使用最后一招:增加推力,本来这个招数是不可能用的,使用这招只会使情况更糟糕,但是有的时候角度对了还是有可能改出。没想到增加推力居然还真就成了,增推后使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趋向于飞机低头。
这时候就算是改出了,但是来不及高兴。航模本来现在高度就低,又把发动机推力调到了最大,最主要的问题是刚才为了改尾旋,用了最后一招增推,导致机头指向地面。而地面的飞手毕竟不是飞行员,靠无线电遥控始终有着延迟,就是这点延迟,导致航模最后没能拉起来。
轰的一声,巨大的烟花就在跑道旁的空地上燃起来,整个观礼台的人都轰动了。这就摔了?
“老于,现在这可怎么办?最后一个项目摔飞机,现在怎么定型?”这是白所长的话,很明显这次白所长就外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