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米格29这架飞机走到最后还是可以演变出苏27线,以及后面的苏30、33、35、37这些。但是苏27虽然是85年服役,不过至少要到87年巴伦支海空中手术刀事件后才广为人知,最开始苏27高度保密,西方一直都把苏27当米格29的后续型号。所以至少要才敢87年后才好放出来,要是一早就摆在货架上那简直就是打苏联人的脸了,所以时间上还是太长了,综合权衡还是狂风线好。
“你得意思是说研发狂风航模,然后再研发f111、f14这样就比较简单对吧?”
听了杨辉的理由,所长还是挺赞成,毕竟这航模不能一直都只做一款,必须改得有后续的航模推出,而技术上一脉相承,是比较合乎技术发展脉络的。
“嗯,行了就按你说的做,到时候我去一所那边说一下,那边现在还比较忙,应该还没有开始做太多。”
这年轻人还是挺有想法的人,想什么比较天马行空,总是能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理由。出发点总是那么不一样。以后有什么想不通的困难说不定就有了狗头军师了,想到这里所长看杨辉的出发点又不一样了,以前只是一个新来的下属,现在就升级成可以出主意的狗头军师了。
“行了,就这样吧!早就下班了。”
听到所长说下班了,杨辉告辞变离开。
第34章 大包干,大计算
“按照昨天我们确定的数据,我向所长报备了,所长已经同意了,这几天大家就可以开使正式设计了。”报来领来的一大堆演算用的草稿纸,放在墙角空处。
没看错,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虽然都是一些复杂的计算,本来应该是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不过这个时候想要计算机实在是困难,整个基地也才几台74年定型的djs-130系列计算机,运算速度也就100w,采用的也还是纸带打孔式的输入输出方法。
尽管计算机很落后,在整个基地那也是宝贝一样的存在,像杨辉他们这个不务正业的项目想使用几乎为不可能,所以在硬件上还真得是比基地正常的平均水平还低。
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大规模人海战术吧,手动计算对于这些大学生也还是能算算的,实在不行再找所长协调了。
“杨组长,我们这个设计要怎么开始,是从哪个零件开始,这个发动机的零件应该不会有好多,一个一个的设计也还来得及。”潘文坐在座椅上,整理完桌面问道。
在具体设计工作上面,杨辉也在想到底是该怎么开展,一个一个零件开展当然项目组的人是比较够的,不过要花费的时间就长了要在两三个月间定型还是挺困难的,所以这个方案也就放弃了为好。
那么剩下的一个方案就是把整个发动机拆分成好几个部件,分配给每个人自己想办法设计,不过这就分散了研发力量,所以这个方案要发挥作用还是只有最后发动各个专业科室的一起开动,帮着一起设计,不过这事好像还没所里公布,所以嘛要实行起来是有些困难的。
“这个问题,我看还是按照分配到每个人吧,这样要快些,一起一个一个攻关是赶不上进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