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很快就通了,徐应龙直接开口就问关于收购天海第一机械厂的事情。
刘海涛也不含糊,很快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徐应龙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
据刘海涛说,天海第一机械厂的厂址就在海蓝刀具厂旁边,只要将这个机械厂收购过来,拆了中间的墙就能把两个厂子合成一个。天海第一机械厂是几十年前的老厂子,生产车间、仓库、职工宿舍、食堂一应俱全,甚至于连职工文体中心、电影院、子弟学校都有,占地足足一千九百多亩。
更重要的是天海第一机械厂前两年进行过一次改制,是政府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更换了大部分设备,而这些设备很多都是刀具厂所急需的高端设备,真如果收购成功了,刀具厂不但可以省了建造宿舍和仓库的资金,还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购置设备的资金,刘海涛细算了一下,单单这几项开支就能省4个亿左右。
第143章 丛林里的野人
原本按照刘海涛的想法,厂子出资10个亿的资金,将天海第一机械厂的场地连同设施一起买过来,其他的一概不管。虽说多花了不少钱,但是却省了不少安置工人的开支。
但正如安平说的那样,市里并不同意将工厂单独出售,他们提出的条件是宁可降低厂子的售价,也要企业负责安置留任绝大多数的员工。
从市政府的角度考虑,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厂子破产了,员工们就会成为无业游民流向社会,政府虽说能帮着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但毕竟名额有限,三千人里面能安置三分之一已经是极限了。
那剩下的人该怎么办?他们会甘心就这样被扫地出门吗,当然不会甘心。不甘心怎么办,当然是要闹事了,上访围堵那是最正常的手段,有些偏激的工人甚至还会以自残自己的身体来威胁政府,这样的事情近十几年他们经历的太多了,所以现在宁愿少卖钱也不要留下不安定的因素。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收购天海第一机械厂的首要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为政府解决麻烦。没有哪个企业有那么好心,花了巨额的资金却不是为了赚钱的。天海第一机械厂的三千多职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包袱,谁接下都是一个大麻烦。
刘海涛和市里面负责此事的负责人接洽过之后,对于是里面提出的条件很不满意,但是却无可奈何,只能给安平打电话,希望他能够从中协调一下。在刘海涛看来,安平虽说在天海素有清名,但徐应龙再怎么说也是他安家的姑爷,这点忙他不可能不帮。
听完刘海涛的汇报,徐应龙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天海第一机械厂有没有收购的必要。刘海涛回答的也很干脆。很有必要。
然后徐应龙就让他立即着手收购事宜,市政府那边提出的条件可以全部答应,但是该争取的好处也不要放弃,尽量把价压下去,另外他会在最近一两天再给厂子注资10个亿,让刘海涛放开手脚的干。
随着药王星那边市场逐渐开拓,所需要的冰刃将会成倍增加。以刀具厂现在的生产能力恐怕连半年也撑不了就无法满足那边了,因此扩大生产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次收购天海第一机械厂对于徐应龙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正如刘海涛说的那样,只要收购了机械厂,不但可以节省了建造职工宿舍的时间,而且还省了建仓库、建生产车间等事情。
时间就是金钱就是利润。早一天扩大产能对于徐应龙来说至关重要。至于那三千多职工对徐应龙来说也好解决,对于其他人来说那是负担,是麻烦,但是对于徐应龙来说,那些工人可都是技术很不错的熟练工,只要略加培训就能上岗,省的刀具厂到时候再招人了。
挂了电话之后。徐应龙又给安平回了个电话,将他的决定告诉了安平,同时还说这件事已经交给刘海涛全权处理了,他不会插手,说完徐应龙便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