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

而独立发行商没有主流发行商的实力,一般只能得到40-50,如果是在艺术院线发行就更低了,只有35-40,因为独立片商的艺术片往往没有做过什么宣传,导致影院自身要承担很多宣传费用。

所以说拍文艺片是吃力不讨好,什么都艰难,还赚不到钱,只是有些影片总要有人去拍。

这个百分比的计算还要涉及到两种主流的分成协议:标准协议和总计协议。

标准协议又有着不同的几种,最主流的是9010-wish-floor-of-70,方案a有着“房屋租费(影厅的运营成本和场地费)”,前2-4周9010(发行商放映商)地分账,接着每周递减的6040、5050、4060……方案b没有房屋租费,前2-4周直接7030,到最后大概5050。

这种协议十分复杂,双方为了利润最大化,存在着很多的角力,开幕就大规模上映的影片前几周票房是大头,发行商喜欢90;到了后面收尾,发行商分的本来就少,如果还要交房屋租费,那基本上就是白忙活,随时还亏了人力成本。

于是另一种完全不同并且更加简单的分账方式应运而生:总计协定。

所有票房收入按照最初商定的一个比例进行分配,而且不存在房屋租费,从第一周到最后一周都这么分,一般流行的是5545。

采用标准还是总计,还要视乎影片自身的情况,像《蜘蛛侠2》那样的大片当然用9010了,它的前两周(包括首周末前两天)北美票房是277亿,到现在第9周368亿,用总计的话放映商会笑疯的。

但对于上映周期十分漫长的独立影片则完全相反,像《我盛大的希腊婚礼》上映周期长达51周,如果用传统的9010,第10周之后等于把这部电影送给放映商;又像《大人物拿破仑》,到了第12周才开始冲刺。

又像《婚期将至》,它第1周只有1家影院,9010又有什么用?

所以ifc和院线方签的是总计协议,5149,这已经是ifc最大的能力了,也幸亏它的母公司是ac广播网。

按5149算下来,3812万美元票房里,194412万租金归发行商,186788万属于放映商。

这笔租金,再由发行商和制片商分,怎么分要视乎影片的版权归属,发行商买断了?还是分成?分成的比例是多少?

《婚期将至》并不是买断,而是分成合作,当初双方制订的比例是扣除发行总费(一,宣传费;二,发行成本,包括拷贝费、运输、印刷、律师费等,一般为总租金8),再以3565分(发行商制片商),这是双方都满意的公道百分比。

发行成本可以有着很多猫腻,但普雷通和ifc合作有些年头了,就算ifc要占点便宜,也不会过分。

前后宣传费总额是150万,发行成本165万,扣除这315万之后,总租金就变成了约1630万,ifc拿走5705万,其它10595万交给制片商,而按协议ifc还要补偿普雷通的50万宣传费,所以普雷通拿到手会是约1109万。

再接着,就是制片商们内部的分账了,这涉及股份比例,还要看看有没有赞助投资的情况。